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基金

每經網首頁 > 基金 > 正文(wen)

5家基金斷檔一年:公募與非公募業務重心失衡

2014-12-31 01:08:00

每經(jing)編輯|每經(jing)記(ji)者 宋雙    

每經記者 宋雙

2014年(nian),泰信(xin)、天治、益民、德(de)邦和華宸未(wei)來等(deng)五(wu)家(jia)基(ji)金(jin)公司均沒有新產品成立(li)。其中,泰信(xin)不(bu)(bu)是不(bu)(bu)發而是新基(ji)金(jin)遲遲不(bu)(bu)獲批;德(de)邦2014年(nian)7月23日曾獲批一只(zhi)新基(ji)金(jin),但卻“批而不(bu)(bu)發”,最終將發行時間安排在2015年(nian)初(chu)。

泰信(xin)、天(tian)治(zhi)(zhi)和益民都(dou)是成(cheng)立十年(nian)左右(you)的(de)老基(ji)金公司,專戶業務開閘及子(zi)公司相(xiang)繼成(cheng)立后,它們更(geng)加醉(zui)心于非公募業務的(de)發展,尤其是天(tian)治(zhi)(zhi),早在2012年(nian)初便提出了將專戶業務打造成(cheng)公司“名片(pian)”的(de)決心。

德邦和(he)華(hua)宸(chen)未來(lai)都是(shi) “70后”新基金公(gong)(gong)(gong)司,也都在非公(gong)(gong)(gong)募業務(wu)(wu)上加緊(jin)擴張,但(dan)2014年華(hua)宸(chen)未來(lai)子公(gong)(gong)(gong)司資管計劃違約,震(zhen)驚(jing)市場,遭遇重創(chuang)。說到底(di),公(gong)(gong)(gong)募基金公(gong)(gong)(gong)司的(de)主業始(shi)終(zhong)是(shi)公(gong)(gong)(gong)募業務(wu)(wu),任何非公(gong)(gong)(gong)募業務(wu)(wu)都不能取代。

德邦、華宸未來:遭遇成長煩惱/

德邦、華宸(chen)未來兩家(jia)“70后(hou)”基(ji)金公司,均成(cheng)立于2012年,2014年新基(ji)發(fa)行則(ze)雙(shuang)雙(shuang)交了(le)“白卷”。

德(de)邦(bang)基金公司成立(li)(li)于2012年(nian)4月(yue)9日,其首只基金德(de)邦(bang)優(you)化配置于當年(nian)9月(yue)25日成立(li)(li),2013年(nian)接(jie)連成立(li)(li)德(de)邦(bang)德(de)信中(zhong)高(gao)企債指(zhi)數分(fen)級和德(de)邦(bang)德(de)利貨幣。

《每日(ri)經(jing)濟新聞》記者注意到(dao),2014年7月(yue)23日(ri)德(de)邦曾獲批一(yi)(yi)只混(hun)合型基(ji)金德(de)邦新動力靈活配置,但一(yi)(yi)直“批而不發(fa)(fa)”。不過最新公(gong)告披露,該基(ji)金將于2015年1月(yue)5日(ri)開始發(fa)(fa)售。

截(jie)至(zhi)2014年三季度(du)末,德邦旗下已成立的3只(zhi)基金資產規模合計7.33億元,在91家基金公司中排名第79位;而其首只(zhi)基金德邦優(you)化配置規模僅剩下0.11億元。

與(yu)眾多新基(ji)(ji)金公(gong)(gong)司(si)一(yi)樣,德(de)(de)(de)邦(bang)非常重視(shi)非公(gong)(gong)募(mu)業務(wu),其專戶資(zi)格與(yu)基(ji)(ji)金公(gong)(gong)司(si)同時獲批;2012年(nian)10月(yue)起(qi)專戶產(chan)品開始上(shang)線。2013年(nian)3月(yue)12日,子公(gong)(gong)司(si)德(de)(de)(de)邦(bang)創(chuang)新資(zi)本有限(xian)責(ze)任(ren)公(gong)(gong)司(si)成(cheng)立,同年(nian)10月(yue)子公(gong)(gong)司(si)產(chan)品陸續發行。或(huo)許德(de)(de)(de)邦(bang)耗費了太(tai)多精力在非公(gong)(gong)募(mu)業務(wu)之上(shang),全年(nian)子公(gong)(gong)司(si)成(cheng)立產(chan)品數(shu)量多達55只,且大部分投資(zi)指向(xiang)房地產(chan)業。

德(de)邦基金(jin)三大股東為德(de)邦證券(70%)、土(tu)產畜產(20%)、西子聯合(10%)。

相比而言,華宸未來(lai)處境比較難堪。截至2014年三(san)季度末(mo),華宸未來(lai)公(gong)募資產規(gui)模在(zai)91家基(ji)金公(gong)司中(zhong)排名倒數(shu)第一,旗下兩只基(ji)金華宸未來(lai)滬深300指數(shu)增強和(he)華宸信(xin)用增利規(gui)模分(fen)別為(wei)0.29億(yi)元和(he)0.38億(yi)元,合計僅(jin)為(wei)0.67億(yi)元。

華宸未來2014年因為非(fei)公(gong)(gong)募業(ye)務(wu)的擴張(zhang)“栽了跟頭(tou)”。因子公(gong)(gong)司資(zi)管計劃違約,其子公(gong)(gong)司連帶母公(gong)(gong)司被(bei)證監會(hui)處以(yi)暫停新(xin)業(ye)務(wu)三個月的處罰(fa)。這也引發了高層動(dong)蕩(dang):原總經理(li)萬(wan)云、原董事長劉曉(xiao)兵先(xian)后離任。

因此(ci),華宸未(wei)來2014年在(zai)公募業(ye)務上沒(mei)有任何動(dong)作(zuo)恐怕(pa)也不難理解,其作(zuo)為市場上首家(jia)韓資公募基金公司,目前看來發展并不順暢。

泰信:新(xin)基金遲未獲(huo)批/

《每日(ri)經濟新(xin)聞》記者注(zhu)意到,2014年8月(yue)12日(ri),泰(tai)信(xin)上(shang)報(bao)新(xin)產品——泰(tai)信(xin)贏(ying)豐一年目標觸發式保(bao)本(ben)混合型基金,走(zou)的是普(pu)通程(cheng)序;截(jie)至12月(yue)19日(ri),該(gai)基金仍處在(zai)審批程(cheng)序之中,注(zhu)定泰(tai)信(xin)2014年顆(ke)粒無(wu)收。

不過(guo),這并非泰信成立(li)11年來首次出現(xian)“斷(duan)檔”的現(xian)象(xiang),2005年和(he)(he)2007年,其同(tong)樣沒有新基金(jin)問世,白白錯過(guo)2007年大牛市(shi)。2013年泰信曾(ceng)成立(li)兩只(zhi)基金(jin),一只(zhi)股(gu)票型和(he)(he)一只(zhi)債(zhai)券型。

8家零(ling)發行的基金(jin)公司中(zhong)(zhong),泰(tai)信是資歷(li)最(zui)(zui)深、旗下(xia)產品最(zui)(zui)多、資產規模最(zui)(zui)大(da)的一家。截至2014年(nian)三季度末,泰(tai)信旗下(xia)15只公募基金(jin)資產規模共計84.75億(yi)元,在91家基金(jin)公司中(zhong)(zhong)排名第59位。

盡管基金數量達到15只,但種類單一(yi)且規(gui)模分化(hua)嚴(yan)重,泰信(xin)(xin)先行策略(lve)、泰信(xin)(xin)藍籌精(jing)選(xuan)和泰信(xin)(xin)優質(zhi)生活規(gui)模分別(bie)為35.92億元、12.46億元和10.21億元,泰信(xin)(xin)雙(shuang)息雙(shuang)利、泰信(xin)(xin)現代服(fu)務業、泰信(xin)(xin)基本(ben)面(mian)400指數等規(gui)模不(bu)足5000萬元。

不過其子公(gong)司(si)銳懿(yi)資產(chan)在2014年(nian)新產(chan)品(pin)密(mi)集成立,根據公(gong)告顯示為(wei)34只,此外還有專戶產(chan)品(pin),也(ye)就是說雖然公(gong)募受阻,但2014年(nian)泰信非公(gong)募業務發展并未減速。

天治:專心經營專戶(hu)業務/

與泰信一樣成立于2003年(nian)的天治基金,2014年(nian)全年(nian)均未有新產品上報。

2013年天(tian)治(zhi)僅發(fa)行(xing)一只可轉債基(ji)金(jin),即(ji)天(tian)治(zhi)可轉債增強債券A/C,規(gui)(gui)模已經(jing)縮水至1.56億(yi)元。截至2014年三季度(du)末,天(tian)治(zhi)旗下10只公(gong)募基(ji)金(jin)規(gui)(gui)模合(he)計41.15億(yi)元,在91家基(ji)金(jin)公(gong)司中排名第65位。其中規(gui)(gui)模最大(da)的(de)天(tian)治(zhi)核心成長19.81億(yi)元,而天(tian)治(zhi)品質優(you)選、天(tian)治(zhi)成長精選和(he)天(tian)治(zhi)穩定收益規(gui)(gui)模均不(bu)足1億(yi)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同時注(zhu)意到(dao),天(tian)治基金(jin)(jin)成(cheng)立(li)以來,曾多次出現(xian)新產品斷檔。例(li)如,2007年(nian)、2010年(nian)、2012年(nian)均全年(nian)未有新基金(jin)(jin)問世,其中2007年(nian)和2010年(nian)都是因故被證監(jian)會暫停(ting)資(zi)格,因此錯過大(da)牛市;其余年(nian)份基金(jin)(jin)成(cheng)立(li)情況也并不(bu) “給力”,于(yu)是天(tian)治旗下基金(jin)(jin)產品線建(jian)設同樣堪憂。

天(tian)治(zhi)基金公司(si)注(zhu)冊地點為上(shang)海(hai),其兩大股東分別為吉林(lin)信(xin)托(61.25%)和中國吉林(lin)森林(lin)工業(ye)集團有(you)限(xian)責任公司(si)(38.75%),注(zhu)冊資本(ben)為1.6億(yi)元。歷史上(shang)其股權曾多次變動,高層震蕩,這也造成了天(tian)治(zhi)在公募行業(ye)內的困難局面。

不過(guo),導致目前天(tian)治公(gong)募業務發展“意興闌珊”的主(zhu)要原因(yin)是其對于專戶業務的重(zhong)視(shi)。天(tian)治基金內部人士向記者表(biao)示,“2014年初公(gong)司的發展策略也(ye)是主(zhu)打專戶業務。”

益民:股權變(bian)動(dong)制約(yue)發展/

關(guan)于益民基(ji)金公司,曾有業內人(ren)士評價其似乎“從未走出(chu)泥(ni)潭”。

益民成立于2005年12月12日,為市(shi)場上第52家基金(jin)公司(si)。其(qi)注(zhu)冊地為重慶,也是目前(qian)僅有的注(zhu)冊地點位于西(xi)南(nan)地區(qu)的兩家基金(jin)公司(si)之一,不(bu)過其(qi)辦(ban)公地點仍在北京;注(zhu)冊資本(ben)為1億元。

成立9年(nian)以來,益(yi)民(min)旗下一(yi)共成立公募基金(jin)產品6只;2009年(nian)~2011年(nian)連(lian)續三年(nian)基金(jin)零發行,主(zhu)要原因是證監會勒令(ling)益(yi)民(min)進行整改,涉及股東資格、董事資格、投資、運營管理(li)等(deng)諸多方面。2012年(nian)、2013年(nian)恢復(fu)發行,分別成立1只混合型基金(jin),2014年(nian)再次斷檔。

截至2014年三季度末,6只(zhi)基(ji)金規(gui)模(mo)合(he)計40.66億(yi)元(yuan),僅剩益民(min)創新優(you)勢一只(zhi)獨大,規(gui)模(mo)為(wei)29.21億(yi)元(yuan);其(qi)余5只(zhi)基(ji)金中,益民(min)紅利(li)(li)成長(chang)為(wei)7.54億(yi)元(yuan),益民(min)服務領先1.67億(yi)元(yuan),益民(min)貨(huo)幣(bi)、益民(min)多利(li)(li)債券和(he)益民(min)核心(xin)增(zeng)長(chang)規(gui)模(mo)均(jun)低于1億(yi)元(yuan)。

回顧其發(fa)展史,《每日經(jing)濟新聞》記(ji)者注意到,股權和人(ren)事變動(dong)是制(zhi)約(yue)益民基(ji)金(jin)發(fa)展的主因。

成立初期,益(yi)民(min)(min)基金公司(si)(si)原發起股東為重(zhong)慶(qing)(qing)國際信(xin)(xin)托(30%)、重(zhong)慶(qing)(qing)路橋(25%)、中國新(xin)紀(ji)元有(you)限公司(si)(si)(25%)和華夏建(jian)通科技開發股份有(you)限公司(si)(si) (20%);2009年6月27日股權變(bian)更為重(zhong)慶(qing)(qing)國際信(xin)(xin)托(49%)、中國新(xin)紀(ji)元有(you)限公司(si)(si)(31%)、中山證(zheng)券(20%)。彼(bi)時,身為重(zhong)慶(qing)(qing)國際信(xin)(xin)托首(shou)席執行官(guan)的翁振(zhen)杰出(chu)(chu)任(ren)(ren)益(yi)民(min)(min)基金董事長。在(zai)翁振(zhen)杰2009年上(shang)任(ren)(ren)之后(hou),原總經理(li)劉義鵬離(li)職,祖煜接任(ren)(ren)總經理(li)一職僅17個月之后(hou)也(ye)離(li)職;2011年1月雷學軍出(chu)(chu)任(ren)(ren)益(yi)民(min)(min)總經理(li)。

益民(min)基金非公(gong)募業務大門從2012年(nian)開啟,2013年(nian)5月27日(ri)其子公(gong)司國泓資產管(guan)理有限(xian)公(gong)司成立(li)。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jing)《每日經(jing)濟新聞(wen)》報社授(shou)權(quan),嚴禁轉載或鏡像(xiang),違者必究。

讀(du)者熱線:4008890008

特(te)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nin)不希(xi)望作品(pin)出現在本站,可聯系(xi)我們要求撤(che)下您(nin)的作品(pin)。

每經記者宋雙 2014年,泰信、天治、益民、德邦和華宸未來等五家基金公司均沒有新產品成立。其中,泰信不是不發而是新基金遲遲不獲批;德邦2014年7月23日曾獲批一只新基金,但卻“批而不發”,最終將發行時間安排在2015年初。 泰信、天治和益民都是成立十年左右的老基金公司,專戶業務開閘及子公司相繼成立后,它們更加醉心于非公募業務的發展,尤其是天治,早在2012年初便提出了將專戶業務打造成公司“名片”的決心。 德邦和華宸未來都是“70后”新基金公司,也都在非公募業務上加緊擴張,但2014年華宸未來子公司資管計劃違約,震驚市場,遭遇重創。說到底,公募基金公司的主業始終是公募業務,任何非公募業務都不能取代。 德邦、華宸未來:遭遇成長煩惱/ 德邦、華宸未來兩家“70后”基金公司,均成立于2012年,2014年新基發行則雙雙交了“白卷”。 德邦基金公司成立于2012年4月9日,其首只基金德邦優化配置于當年9月25日成立,2013年接連成立德邦德信中高企債指數分級和德邦德利貨幣。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2014年7月23日德邦曾獲批一只混合型基金德邦新動力靈活配置,但一直“批而不發”。不過最新公告披露,該基金將于2015年1月5日開始發售。 截至2014年三季度末,德邦旗下已成立的3只基金資產規模合計7.33億元,在91家基金公司中排名第79位;而其首只基金德邦優化配置規模僅剩下0.11億元。 與眾多新基金公司一樣,德邦非常重視非公募業務,其專戶資格與基金公司同時獲批;2012年10月起專戶產品開始上線。2013年3月12日,子公司德邦創新資本有限責任公司成立,同年10月子公司產品陸續發行。或許德邦耗費了太多精力在非公募業務之上,全年子公司成立產品數量多達55只,且大部分投資指向房地產業。 德邦基金三大股東為德邦證券(70%)、土產畜產(20%)、西子聯合(10%)。 相比而言,華宸未來處境比較難堪。截至2014年三季度末,華宸未來公募資產規模在91家基金公司中排名倒數第一,旗下兩只基金華宸未來滬深300指數增強和華宸信用增利規模分別為0.29億元和0.38億元,合計僅為0.67億元。 華宸未來2014年因為非公募業務的擴張“栽了跟頭”。因子公司資管計劃違約,其子公司連帶母公司被證監會處以暫停新業務三個月的處罰。這也引發了高層動蕩:原總經理萬云、原董事長劉曉兵先后離任。 因此,華宸未來2014年在公募業務上沒有任何動作恐怕也不難理解,其作為市場上首家韓資公募基金公司,目前看來發展并不順暢。 泰信:新基金遲未獲批/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2014年8月12日,泰信上報新產品——泰信贏豐一年目標觸發式保本混合型基金,走的是普通程序;截至12月19日,該基金仍處在審批程序之中,注定泰信2014年顆粒無收。 不過,這并非泰信成立11年來首次出現“斷檔”的現象,2005年和2007年,其同樣沒有新基金問世,白白錯過2007年大牛市。2013年泰信曾成立兩只基金,一只股票型和一只債券型。 8家零發行的基金公司中,泰信是資歷最深、旗下產品最多、資產規模最大的一家。截至2014年三季度末,泰信旗下15只公募基金資產規模共計84.75億元,在91家基金公司中排名第59位。 盡管基金數量達到15只,但種類單一且規模分化嚴重,泰信先行策略、泰信藍籌精選和泰信優質生活規模分別為35.92億元、12.46億元和10.21億元,泰信雙息雙利、泰信現代服務業、泰信基本面400指數等規模不足5000萬元。 不過其子公司銳懿資產在2014年新產品密集成立,根據公告顯示為34只,此外還有專戶產品,也就是說雖然公募受阻,但2014年泰信非公募業務發展并未減速。 天治:專心經營專戶業務/ 與泰信一樣成立于2003年的天治基金,2014年全年均未有新產品上報。 2013年天治僅發行一只可轉債基金,即天治可轉債增強債券A/C,規模已經縮水至1.56億元。截至2014年三季度末,天治旗下10只公募基金規模合計41.15億元,在91家基金公司中排名第65位。其中規模最大的天治核心成長19.81億元,而天治品質優選、天治成長精選和天治穩定收益規模均不足1億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同時注意到,天治基金成立以來,曾多次出現新產品斷檔。例如,2007年、2010年、2012年均全年未有新基金問世,其中2007年和2010年都是因故被證監會暫停資格,因此錯過大牛市;其余年份基金成立情況也并不“給力”,于是天治旗下基金產品線建設同樣堪憂。 天治基金公司注冊地點為上海,其兩大股東分別為吉林信托(61.25%)和中國吉林森林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38.75%),注冊資本為1.6億元。歷史上其股權曾多次變動,高層震蕩,這也造成了天治在公募行業內的困難局面。 不過,導致目前天治公募業務發展“意興闌珊”的主要原因是其對于專戶業務的重視。天治基金內部人士向記者表示,“2014年初公司的發展策略也是主打專戶業務。” 益民:股權變動制約發展/ 關于益民基金公司,曾有業內人士評價其似乎“從未走出泥潭”。 益民成立于2005年12月12日,為市場上第52家基金公司。其注冊地為重慶,也是目前僅有的注冊地點位于西南地區的兩家基金公司之一,不過其辦公地點仍在北京;注冊資本為1億元。 成立9年以來,益民旗下一共成立公募基金產品6只;2009年~2011年連續三年基金零發行,主要原因是證監會勒令益民進行整改,涉及股東資格、董事資格、投資、運營管理等諸多方面。2012年、2013年恢復發行,分別成立1只混合型基金,2014年再次斷檔。 截至2014年三季度末,6只基金規模合計40.66億元,僅剩益民創新優勢一只獨大,規模為29.21億元;其余5只基金中,益民紅利成長為7.54億元,益民服務領先1.67億元,益民貨幣、益民多利債券和益民核心增長規模均低于1億元。 回顧其發展史,《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股權和人事變動是制約益民基金發展的主因。 成立初期,益民基金公司原發起股東為重慶國際信托(30%)、重慶路橋(25%)、中國新紀元有限公司(25%)和華夏建通科技開發股份有限公司(20%);2009年6月27日股權變更為重慶國際信托(49%)、中國新紀元有限公司(31%)、中山證券(20%)。彼時,身為重慶國際信托首席執行官的翁振杰出任益民基金董事長。在翁振杰2009年上任之后,原總經理劉義鵬離職,祖煜接任總經理一職僅17個月之后也離職;2011年1月雷學軍出任益民總經理。 益民基金非公募業務大門從2012年開啟,2013年5月27日其子公司國泓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成立。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