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xin)聞(wen) 2023-01-16 12:32:20
每(mei)經編輯|畢陸(lu)名
據央視新聞(wen)1月6日報道,印度國家統(tong)計(ji)局當地時間1月(yue)6日表示(shi),預計(ji)2022-23財年印度經(jing)濟(ji)增速為7%,而(er)上一個財年增速為8.7%。經(jing)濟(ji)增速略(lve)有(you)下滑的主要原因(yin)是(shi)制造業表現不佳。
據時代周報15日報道,印度統計局預計,截至今年3月的2022-2023財年,印度經濟增速為7%左右,印度儲備銀行(央行)則預計增速僅有6.8%,這兩個數字,都不及沙特阿拉伯的7.6%。印度引以為傲的GDP增速不再世界第一。
相比之下,在上一個(ge)財年,印(yin)度GDP增(zeng)速達到了(le)8.3%,是全球增(zeng)長最(zui)快(kuai)的(de)(de)主要經(jing)濟(ji)體(ti)(ti)。此前,國(guo)際(ji)貨幣基金組(zu)織(IMF)也將印(yin)度2022年增(zeng)長預期從(cong)7.4%下調至6.8%。分析認為,由于世(shi)界(jie)主要經(jing)濟(ji)體(ti)(ti)采取了(le)緊縮(suo)貨幣政策,削弱了(le)商(shang)品和服務的(de)(de)需求,進而影響印(yin)度的(de)(de)增(zeng)長。
據參考消息網1月9日(ri)援引法國《回(hui)聲報》網站(zhan)1月6日(ri)報道,印度經濟今年將(jiang)明顯放(fang)緩。根據印度政府的最新估計,到3月31日(ri)結束的2022至(zhi)2023財(cai)年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將(jiang)增長(chang)7%。而上(shang)一財(cai)年記錄(lu)的增長(chang)為8.7%。
主要金融機構已(yi)經預(yu)料到了這一減速。上個(ge)月(yue),印度(du)央行將(jiang)經濟增(zeng)長預(yu)期從幾個(ge)月(yue)前的(de)7%下(xia)調至6.8%。國際貨幣基(ji)金組織(IMF)將(jiang)預(yu)期從7.4%下(xia)調至6.8%。據預(yu)測,制造業增(zeng)長將(jiang)僅(jin)為(wei)1.6%,而(er)去年為(wei)9.9%。建筑(zhu)工程業增(zeng)長預(yu)計將(jiang)從2022年的(de)11.5%降至9%。采礦業將(jiang)僅(jin)增(zeng)長2.4%,而(er)一年前為(wei)11.5%。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然而,印(yin)(yin)度(du)在(zai)2022至2023財(cai)年有一個(ge)非常(chang)好的(de)開(kai)端。這個(ge)亞洲第三大經濟體受益于上一財(cai)年因新冠(guan)疫情而無法實現(xian)的(de)需(xu)求(qiu)(qiu)反彈。但由于世界主要(yao)經濟體為遏制(zhi)失控的(de)通脹(zhang)而采取(qu)緊縮貨幣(bi)政策(ce),印(yin)(yin)度(du)受到沉(chen)重打(da)擊(ji)。這些貨幣(bi)政策(ce)大大抑制(zhi)了主要(yao)經濟體的(de)增長,并削弱商品和服(fu)務的(de)需(xu)求(qiu)(qiu),進而影(ying)響印(yin)(yin)度(du)的(de)增長。
據時代周報15日報道(dao),為遏制(zhi)通脹,印度儲備銀(yin)行(xing)自2022年(nian)4月份(fen)緊縮周期開始以來(lai),已連續5次加息,將(jiang)政策利率(lv)(lv)上(shang)調(diao)225個基點(dian)至6.25%,接近四年(nian)高點(dian)。對(dui)此,該行(xing)利率(lv)(lv)制(zhi)定小組(zu)的(de)一(yi)名成員表(biao)示,這一(yi)水平已經對(dui)這個亞洲第三大(da)經濟體的(de)增長構成了風險。
同時,俄烏(wu)沖(chong)突導致原油和(he)天(tian)然氣價格上漲,打破了全球(qiu)(qiu)貿易平衡。去年12月(yue)公布(bu)的(de)數據顯示,由(you)于利率上升和(he)全球(qiu)(qiu)增長放緩抑制(zhi)了消費需求,印度10月(yue)工(gong)業產(chan)(chan)值同比收縮(suo)4%,是26個月(yue)來的(de)最(zui)糟糕數值。印度評級和(he)研(yan)究公司首席(xi)經濟學(xue)家德(de)文(wen)德(de)拉(la)說:“國(guo)內需求疲(pi)軟加(jia)上出口需求減(jian)少,影響了工(gong)業產(chan)(chan)值的(de)增長。”
此前,高盛(sheng)集團就下調了(le)對印度(du)(du)2023年(nian)經(jing)濟增(zeng)長的預(yu)期,從(cong)6.9%調至(zhi)5.9%,理(li)由是借貸成本上(shang)升(sheng)打(da)擊了(le)消費(fei)需求,以及經(jing)濟從(cong)疫(yi)情中(zhong)重新(xin)開放帶來的紅利開始(shi)減(jian)弱。法(fa)國外貿銀行亞(ya)太地區(qu)首席經(jing)濟學家埃雷羅(luo)表示(shi),印度(du)(du)在新(xin)一年(nian)面臨的挑戰(zhan)包括(kuo)流動性收(shou)緊、出口疲軟和增(zeng)長勢頭放緩。他預(yu)計,2023年(nian)印度(du)(du)GDP增(zeng)速(su)將放緩至(zhi)6.3%。
貨幣(bi)的表現也(ye)不(bu)盡如人意(yi)。事實上,美聯儲(chu)的激進加(jia)息政策影(ying)響到了(le)印(yin)度(du)的貨幣(bi)。印(yin)度(du)盧比在2022年(nian)跌超10%,跌幅僅(jin)次于(yu)日元(yuan),排名亞(ya)洲倒數第(di)二,創下了(le)自2013年(nian)以來的最差表現,同時(shi)也(ye)是(shi)表現最差的亞(ya)洲新興市場貨幣(bi)。
據每日經濟新聞2022年9月4日報道,據彭博社綜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數據和彭博終端機上的歷史匯率計算結果,印度已經超過英國,成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IMF預計,印度的經濟規模將在2027年比英國大20%左右。
美國人(ren)力(li)資(zi)源咨詢公司Safeguard Global認為,印度大規模的經濟增長(chang)在很(hen)大程度上要歸功于全球化,即1990年(nian)(nian)代開(kai)始的轉型變化。從(cong)那時起,該國的GDP以指(zhi)數速度增長(chang),從(cong)1991年(nian)(nian)的2700億(yi)美元(yuan)飛躍(yue)到2019年(nian)(nian)的2.87萬億(yi)美元(yuan),預計到2026年(nian)(nian)將達到驚(jing)人(ren)的4.5萬億(yi)美元(yuan)。

圖片來源:新華社
該機構在(zai)其報告中指出,“出口補貼和進口壁壘的減少促進了(le)自由貿(mao)易,尚(shang)未開發的印度市場如磁石般強烈吸引著國(guo)際社會(hui)的關注。這些改革帶(dai)來的變化最明顯的莫(mo)過(guo)于工業、金融和農業領域。”
然而,對于印度(du)的經(jing)濟(ji)前景,包括高盛、摩根(gen)士(shi)丹利等(deng)在內的國際金融機構(gou)卻保持了謹慎看法(fa),認為印度(du)雖然目前經(jing)濟(ji)增速強勁,但依然面臨著(zhu)多(duo)重壓(ya)力(li),經(jing)濟(ji)增長動力(li)或面臨不(bu)足。
數據顯(xian)示,印度(du)2022~2023財(cai)年(nian)第一財(cai)季(對應自然年(nian)2022年(nian)4月~6月)的(de)實際GDP同比(bi)增(zeng)長(chang)13.5%,創一年(nian)來(lai)最(zui)快增(zeng)速,仍是全球經(jing)(jing)濟(ji)增(zeng)速最(zui)快的(de)經(jing)(jing)濟(ji)體,但增(zeng)幅卻低(di)于印度(du)央行預期的(de)16.2%,以(yi)及市場預期的(de)15.2%。
有觀點指(zhi)出,盡管印度(du)(du)(du)超越英(ying)國成為全球第五大經濟體(ti),然而,由于兩國懸殊的(de)(de)人口差距(印度(du)(du)(du)14億人,英(ying)國6800萬(wan)人),兩國在人均(jun)GDP(印度(du)(du)(du)2500美元(yuan)(yuan),英(ying)國4.7萬(wan)美元(yuan)(yuan))還存在的(de)(de)相當大的(de)(de)差距。
印(yin)(yin)度第一(yi)財季(ji)實際GDP數(shu)據公(gong)布后,路透社在報(bao)道中(zhong)也向印(yin)(yin)度潑了(le)盆(pen)冷水,其援引(yin)多(duo)名(ming)國際經濟(ji)學家(jia)的(de)分(fen)析(xi)稱,印(yin)(yin)度“全球GDP增速最快經濟(ji)體”的(de)地位可能是“曇花一(yi)現(xian)”,因(yin)為(wei)該國正疲于應對居高不下的(de)失(shi)業率和通(tong)脹率,國內消費無(wu)法持(chi)續為(wei)經濟(ji)增長提供(gong)動力(li)。
高盛亦下(xia)(xia)(xia)調對(dui)印(yin)(yin)度全(quan)年增(zeng)(zeng)長的預(yu)期,將印(yin)(yin)度2022年GDP增(zeng)(zeng)長預(yu)期從7.6%下(xia)(xia)(xia)調至7%,同(tong)時將當(dang)前財年的GDP增(zeng)(zeng)長預(yu)期在7.2%基礎上(shang)下(xia)(xia)(xia)調20個(ge)基點(dian)。摩根士丹(dan)利也表示印(yin)(yin)度本財年增(zeng)(zeng)長預(yu)期有下(xia)(xia)(xia)調40個(ge)基點(dian)的風險。
法國興業(ye)銀行(xing)的(de)印(yin)度(du)經(jing)(jing)濟(ji)學家(jia)Kunal Kundu認(ren)為,由(you)于失業(ye)率居(ju)高不(bu)下且實際工(gong)資(zi)處于創(chuang)紀錄的(de)低水平,印(yin)度(du)國內消費可(ke)能不(bu)足(zu)以進(jin)一步推動經(jing)(jing)濟(ji)增(zeng)長。他表(biao)示,印(yin)度(du)經(jing)(jing)濟(ji)增(zeng)長速度(du)不(bu)足(zu)以容(rong)納每年約1200萬人進(jin)入勞動力(li)市場。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參考消息網、時代周報、央視新聞、每經網(wang)
封面(mian)圖(tu)片來源:視(shi)覺(jue)中國(guo)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wei)經《每日(ri)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yan)禁轉載或(huo)鏡像,違者必究。
讀(du)者熱線:4008890008
特(te)別(bie)提(ti)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ru)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ke)聯(lia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de)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wen)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