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9-11 13:31:56
每經編輯|彭水萍
9月11日,科創創新藥ETF(589720)開盤回調但隨后持續修復,顯示市場信心。

資金積極布局,科創創新藥ETF(589720)迎連續3日凈流入,近10日凈流入超1.2億元,在中國創新藥全球競爭力不斷提升的背景下,回調或為布局良機。

中國創新藥全球競爭力加速發展
對于“特朗普政府或加強對中國藥品限制”的消息,相關機構表示,這一“限制”或為虛張聲勢。從美國本土來看,中國創新藥企通過BD出海,正在搶占美國Biotech的生態位,該事件本質是美國部分Biotech試圖阻止MNC從中國購買管線。但美國MNC才是BD的事實受益者——中國創新“多快好省”,論政府影響力,美國Biotech的游說集團或難以抗衡MNC的利益集團。
其次,海外競爭格局方面,從美國MNC與歐洲MNC的競爭來看,若美國MNC被阻撓從中國引進創新藥管線,歐洲藥企將從中獲益,美國MNC將面臨研發掉隊等問題。
從根本上看,中國創新藥從管線價值到臨床驗證、BD出海、商業化逐步兌現,從跟跑到并跑、再到領跑全球,管線數量、質量大幅提升。中國創新藥發展趨勢加速——產業邏輯不變,BD仍在加速,景氣度持續向上。
多維硬實力筑牢全球競爭力:中國創新藥的三大核心優勢
當前中國創新藥已構建起差異化、高性價比、全球化的多維度競爭優勢,核心能力從藥物研發設計、產業效率到國際合規性逐步形成壁壘。
一是藥物研發設計的差異化布局。國內創新藥研發已實現從“me-too”到“me-better”再到“first-in-class”的進階。國內藥企并未局限于成本比拼,而是主動尋求錯位競爭——例如聚焦血液瘤、實體瘤的耐藥性難題開展針對性研發,形成獨特的技術突破口。從實際成果來看,BD出海項目中,雙抗、ADC類藥物占比顯著,印證了研發策略的差異化價值。
二是產業體系支撐的高費效比優勢。在同類靶點藥物研發中,國內成本約為國際水平的1/3,這一優勢源于多重高效體系支撐。一方面,國內龐大的人口基數帶來豐富的臨床資源,另一方面,生物醫藥領域的“工程師紅利”持續釋放。這種“高效+低成本”的組合,使得國內藥企在研發進度與成本控制上均顯著優于國際同行。
三是全球化臨床試驗的合規能力。國內頭部藥企已具備按照ICH(國際人用藥品注冊技術協調會)標準開展臨床試驗的能力。國內藥企遵循ICH標準開展試驗,其臨床數據可直接用于國際藥品注冊,大幅降低了出海門檻,為創新藥全球化商業化鋪平了道路。
從整體發展階段來看,中國創新藥已實現從“跟跑”到“并跑”的跨越,部分領域甚至達成“領跑”——在個別藥物的頭對頭臨床試驗中,國內研發產品的藥效已優于國際大型藥企的同類藥物。這種競爭力的提升,是國內生物醫藥產業多年技術積累、人才沉淀的結果,也為后續持續出海與全球競爭奠定了堅實基礎。
關注20cm標的科創創新藥ETF(589720),跟蹤指數“924行情”以來跑贏主要港股創新藥指數
展望后市,創新藥行業在出海持續突破、政策紅利不斷釋放以及中國創新藥企業研發實力穩步提升的多重驅動下,正迎來廣闊的發展空間,具備較好的投資機會。想要把握創新藥行業高成長潛力與國際化浪潮機遇的小伙伴們,可以關注相關20cm標的科創創新藥ETF國泰(589720)。
科創創新藥ETF國泰(589720)聚焦科創板創新藥企業,跟蹤匯聚30家代表性優質公司的上證科創板創新藥指數,以高成長biotech為主,產品20%漲跌幅限制使其更貼合板塊波動。從業績表現來看,“924行情”以來,科創新藥指數跑贏主要港股創新藥指數!2024年??9月24日至2025年8月29日市場反彈??期間,??科創新藥/港股創新藥/恒生港股通創新藥指數漲幅分別為122%/116%/107%,科創新藥指數或有助于在??市場風險偏好回升時更好地分享科創板的彈性。

數據來源:Wind,統計區間為2024年9月23日至2025年8月29日。風險提示:我國股市運作時間較短,歷史表現不代表未來業績。
此外,創新藥ETF國泰(517110)緊密跟蹤中證滬港深創新藥產業指數,覆蓋A股、港股通等優質創新藥企,全線覆蓋創新藥研發、生產、商業化等各環節的企業,主要分布在化學制藥、生物制品等細分領域,相對全面地反映創新藥產業整體表現,感興趣的投資者也可關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