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每日電訊 2025-11-11 11:28:38

來源:11月11日《新華每日電訊》
作者:新華每日電訊 記者 董小紅 吳曉穎
40分鐘的融合課堂一半在教室,另一半則是在校園中完成“任務”——學生們化身校園導游,在孔子像前向父母講述尊師重道,在“萌寵樂園”講解大鵝的習性,最終父母得到孩子們提前制作的“植物拼貼卡”作為禮物。

成都市鹽道街中學外語學校舉行的一年級貫通班“滿月秀”活動。受訪者供圖
近期,成都市鹽道街中學外語學校舉行了一場一年級貫通班“滿月秀”活動,邀請家長近距離感受貫通教育課程改革的意義。通過問題引導和場景搭建,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動力,這是不少家長體驗貫通班課程后的直觀感受。
探索育人方式改革、打破學段壁壘、實現貫通培養……近期,作為全國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的成都市推出改革新舉措,自2025年起探索開展“小—初—高”12年貫通式培養改革試點。
貫通式培養試點如何促進從“知識傳授”到“全面發展”的轉變?能否緩解家長的“升學焦慮”?新華每日電訊記者深入校園一探究竟。
貫通班和普通班區別在哪?成都市鹽道街中學外語學校教師孫蘭舉例說,同樣40分鐘的課程,貫通班以發布任務的方式進行,首先讓孩子知道他們完成的標準在哪里,用20分鐘教孩子學習方法,剩余時間讓學生自主探究。遇到困難時,或小組合作、或查詢資料、或向老師詢問來解決問題,以此激勵學生自主成長、積累成功而變得“了不起”,獲得自信正反饋。
在課程體驗后,學生們手捧拼音冰箱貼、數學任務單等,向家長分享“最滿意的任務單”,展示一個月學習中“被看見、被認可”的成長印記。老師們也通過這堂特殊的“家長會”,詳細解讀了貫通培養中“過程性評價”與“個性化支持”的理念。
作為成都8所試點學校之一的成都列五中學也開展了“初高中六年貫通式培養”,今年秋季學期,該校初一年級總共招收了20個班,其中有2個班被設置為貫通改革試點班,共90名學生。
今年8月底,成都市民曹黎的兒子通過自愿報名、搖號的形式進入了成都列五中學貫通班。“聽說報名學生很多,很幸運兒子能進入貫通班,求學之路有了保障,也緩解了升學焦慮。”曹黎說,兒子就讀貫通班后,學習自主性更高了,有更多課余時間閱讀課外書、打籃球、踢足球,發展個人興趣與特長。
成都列五中學校長彭灝介紹,列五中學貫通班建立了準入和退出機制,班級學生人數原則上只減不增,學生可以自愿退出。“學校還構建了貫通式培養教師專項培訓機制,通過每月組織一次課程整合、教學模式創新等集中研討,每學期開展一次教學觀摩活動,共同探討教學方法改進。”

成都市鹽道街中學外語學校小一貫通試點班英語課現場。受訪者供圖
在成都的改革中,貫通式培養試點不是學制改革、不調整現行學制,是在國家規定學制、課程和教材基礎上,通過單獨開設班級,探索小學、初中、高中十二年一貫制或初高中六年一貫制人才培養模式。
成都市教育局普通教育處副處長王妍介紹,貫通培養試點強調從“育分”向“育人”轉變,從“知識傳授”到“全面發展”轉變。目前,試點學校已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全面推進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落地。
記者了解到,貫通式培養的核心是堅持“以學生為中心”,著眼于全面育人、關注每一個孩子的成長,讓學生“做最好的自己”。站在家長角度,貫通培養不是短視與功利,而要幫孩子從認識自己到實現自我價值的貫通,大學畢業后在未來社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成為“能夠解決問題的創造者”;站在學校角度,則是以終為始地為學生提供成長滋養,讓孩子在真實情境中不斷認識自我、發展潛能。
“學校絕不應局限于升學率或分數排名、不是三個學段簡單的聯通,一定是對標新課改、新課程,構建綜合多元的學習方式,實現一體化設計與無縫銜接。”作為首批試點學校,成都市鹽道街中學外語學校黨總支書記孟紅如此解讀“貫通”二字。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試點獨特之處在于不“掐尖”,而是家長根據實際自愿報名參加,報名人數超過計劃數的,采用電腦隨機錄取方式確定,學校不得通過考試方式遴選生源,給學生和家長減輕了壓力。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成都家長張博文說,提前報名參與貫通班,就是看中了學校并非只為“掐尖”,而是希望為孩子選擇更長遠的培養模式。貫通班在小學階段重點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情感能力和實踐能力,初中階段重點培養人文素養、創新素養和人格素養,時代發展迅速,期盼能為孩子埋下追夢的種子。關于是否會擔心孩子出現不適,張博文說:“因為課程按照國家標準進行,學校也設立了退出機制,只要我們家長做好配合,不會特別擔心和焦慮。”
成都此次的試點并非個例,全國多地也在積極探索基礎教育貫通式培養模式,但側重點和實施方式各有不同。如北京推行多年的“1+3”培養實驗項目(即學生初二結束進入實驗校學習初三至高中),旨在打破初高中教育壁壘,實現學段的連續貫通,讓普通初中的學生也有機會進入優質高中。上海市教委近日也提出“試點長學制貫通培養模式,……推動建設一批高質量的完中和含高中的一貫制學校”。
打破既有升學程序開展中小學貫通式培養,在教育改革中具有“突破性”。貫通探索如何加速落地,業內人士及相關專家認為,這不能一蹴而就,還需構建尊重生命成長規律、激發個體潛能的“全鏈條育人”新生態。
在確保改革舉措“陽光運行”的同時,需要多方協同推進育人方式改革。專家建議,各地應持續優化學校師資隊伍、課程建設、教育管理、育人觀念等教育要素配置,為學生提供特色鮮明、類型豐富、可供選擇的貫通課程,形成高質量的一體化培養體系。教育部門要建立對試點學校從準入、培養到測評等全鏈條的評價標準體系,引導學校特色發展。
當前,在試點中也出現一些誤解,有自媒體解讀試點為“取消中考”。成都市教育局明確辟謠,當前實施的試點并非取消中考,而是落實“雙減”要求,推動育人方式的改革。公眾關注是否取消中考,其實是期待教育不要那么“卷”,孩子不必過早承受升學重壓、陷入“刷題應試”學業過度競爭漩渦,期待更加關注學生的創新精神、綜合素質,而這也是貫通式培養改革正在持續探索的方向。
成都市也將不斷總結改革試點成效,逐年擴面增量,探索構建“幼—小—初—高”15年長鏈條貫通培養體系,形成15年、12年和6年三種貫通培養模式,增強群眾對教育的滿意度和獲得感。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