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9-09 16:02:07
◎談及根本(ben)因素,英(ying)國(guo)非盈利(li)智(zhi)庫Localis CEO喬納森·韋蘭(lan)在接受(shou)《每日經濟新聞(wen)》采訪時(shi)稱(cheng),地方政(zheng)府未從新冠大流(liu)行中完全恢復,而財政(zheng)緊(jin)縮導致的中央政(zheng)府撥(bo)款銳減,讓(rang)地方無力平衡(heng)收支。
每經(jing)記(ji)者|文巧 每經(jing)編輯|蘭素英(ying)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當地時間9月(yue)5日(ri),英(ying)(ying)國第二大城市(shi)伯明(ming)翰(han)(han)地方政府(fu)進入事實上的(de)(de)破產狀態。伯明(ming)翰(han)(han)市(shi)政委(wei)員會當天發布《關(guan)于“第114條通(tong)知”的(de)(de)聲明(ming)》,稱由(you)于面(mian)對不(bu)斷累積的(de)(de)巨(ju)額債務和(he)高達8700萬英(ying)(ying)鎊的(de)(de)財(cai)務缺(que)口,除維持保護弱勢群體的(de)(de)公(gong)共服(fu)務和(he)其(qi)他(ta)法定義務外,伯明(ming)翰(han)(han)地方政府(fu)即(ji)刻停止所有新的(de)(de)政府(fu)支出。
伯明(ming)翰陷入財務困境的(de)直接(jie)導火索可以(yi)追溯至(zhi)10多年(nian)前的(de)一樁“同工不同酬”的(de)索賠案,面(mian)對高達7.6億英鎊的(de)負債(zhai),該市已無力償還。
而談及更根本的因素,英(ying)國(guo)非盈利(li)智庫Localis CEO喬納森·韋蘭在接受《每日(ri)經(jing)濟新聞》采訪時稱(cheng),地(di)方政(zheng)府(fu)(fu)未從新冠(guan)大流行中完全恢復,而財政(zheng)緊(jin)縮導致的中央政(zheng)府(fu)(fu)撥款銳減,讓地(di)方無(wu)力平衡收支(zhi)。
實際上,英(ying)國地方政(zheng)(zheng)府(fu)(fu)破(po)產的(de)案例并(bing)不(bu)(bu)罕(han)見。在(zai)通(tong)脹(zhang)高企的(de)大背(bei)景(jing)下,伯明翰市政(zheng)(zheng)府(fu)(fu)只是地方政(zheng)(zheng)府(fu)(fu)入(ru)不(bu)(bu)敷出、不(bu)(bu)堪重負的(de)縮影之一。地方政(zheng)(zheng)府(fu)(fu)接連(lian)破(po)產的(de)現狀,也側面反映了英(ying)國經濟當前因高通(tong)脹(zhang)、高債務、高利率面臨的(de)風險。韋蘭認為,如果(guo)不(bu)(bu)重新調整地方政(zheng)(zheng)府(fu)(fu)的(de)金融體(ti)系,任何人(ren)都可能無力避免系統性危機(ji)。
按人口或者經濟規模來算,伯明翰是英國第二大城市。據前述聲明,該市目前預計2023-2024財年的赤字為8700萬英鎊。
韋蘭告(gao)訴《每日經濟(ji)新聞》記者,伯(bo)明翰(han)人口規模達120萬,擁有歐洲(zhou)最大(da)的(de)地方政府(由101名議員(yuan)組成(cheng))。該市是西米(mi)德(de)蘭茲(zi)郡經濟(ji)的(de)引擎(qing),而西米(mi)德(de)蘭茲(zi)郡是英國國民經濟(ji)的(de)戰略資(zi)產。因此,伯(bo)明翰(han)的(de)現狀引起了許多(duo)擔(dan)憂。
“如果都來效仿其他英國地(di)方政府的做法——發布第 114 條通知,通過放棄財政自主(zhu)權的方式,城(cheng)市將(jiang)不(bu)得不(bu)削減許(xu)多(duo)有助于建立強大城(cheng)市社區的當地(di)服務和社會資產(chan),”他說,“城(cheng)市的社會凝聚力以及(ji)當地(di)和區域經濟的彈性將(jiang)受到不(bu)小的威(wei)脅。”
事實上,伯明翰一直以來的經濟表現并不算差。英國政府數據顯示,2021年,伯明翰的GDP達到319億英鎊,全英范圍內排名第二,僅次于倫敦。
為何該市(shi)會陷入財政困境?直(zhi)接導火索是一樁十多年前的(de)索賠(pei)案件。
2012年,英國最高法院裁定伯明翰市政委(wei)員會“同工(gong)不同酬”的(de)做法,屬(shu)于(yu)對(dui)數(shu)百名女性(xing)員工(gong)的(de)歧視(shi)。這些(xie)女性(xing)員工(gong)承(cheng)(cheng)擔(dan)了傳統上由男性(xing)承(cheng)(cheng)擔(dan)的(de)工(gong)作職責,卻沒有獲(huo)得對(dui)應的(de)崗位(wei)獎金。
據BBC報道,自那以來,伯(bo)明(ming)翰(han)市政(zheng)委員會已經支付了近11億(yi)英(ying)鎊的索賠,但有關(guan)的負(fu)債仍有6.5億(yi)~7.6億(yi)英(ying)鎊,且負(fu)債以每月500萬(wan)至1400萬(wan)英(ying)鎊的速度增加(jia),伯(bo)明(ming)翰(han)市政(zheng)委員并(bing)沒有足(zu)夠的資金或者其他手段來償(chang)還這(zhe)些(xie)債務。

自(zi)2013年起,伯明(ming)(ming)翰(han)市(shi)(shi)政府開始入不敷出(圖片來源(yuan):伯明(ming)(ming)翰(han)市(shi)(shi)政委員會)
提及更根本的因素,韋蘭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2008年金融危機后,英國在2010年提交了公共開支評估,“財政緊縮時代”正式到來,地方政府成為受影響最大的部門。“因此,中央政(zheng)府(fu)的撥款——特別是(shi)對大型地區城市的撥款——銳減(jian),地方(fang)政(zheng)府(fu)調(diao)整并改變了提(ti)供服務(wu)和使用(yong)勞動力的方(fang)式。”
“盡管為了讓地方免受新冠疫情的影響,過去幾年,中央政府對地方的支出有所改善。然而,地方政府還沒有完全恢復穩定。考慮到向居民征收的地方財產稅和企業稅所提供的資源,再加上人口老齡化,提供社會福利的壓力對于地方來說太大了。”韋蘭對每經記者說道。“當社會福利占議會預算的70%時,提供其他服務和平衡財務收支的能力就變得岌岌可危。”
除此(ci)之外,伯明翰(han)市政委員會在(zai)聲明中還提(ti)到(dao),高昂(ang)的(de)新(xin)IT系統成本(ben)也增(zeng)加了政府的(de)財務壓力。
盡管英國首相里希·蘇納克在此前排除了救助地方政府的可能性,指責伯明翰領導人資金管理不善。但據《衛報》報道,蘇納克辦公室的一位發言人最近表示,英國政府將在本財年向所有地方議會提供價值51億英鎊的額外支持。
代表英國(guo)47個城市(shi)政(zheng)府(fu)(fu)的市(shi)政(zheng)利益組織(SIGOMA)研究和(he)政(zheng)策主管杰夫·溫特伯(bo)(bo)頓(dun)表示(shi),伯(bo)(bo)明翰市(shi)政(zheng)委員會(hui)還可以通過(guo)提(ti)(ti)(ti)高市(shi)政(zheng)稅(shui)等選擇(ze),以解決其財務(wu)問題(ti)。目前(qian),在無需進行全民公投(tou)的情況下(xia),議會(hui)最多只能將地方稅(shui)提(ti)(ti)(ti)高5%。然而,由于伯(bo)(bo)明翰危險的財務(wu)狀況,溫特伯(bo)(bo)頓(dun)認(ren)為,市(shi)議會(hui)可以要求(qiu)政(zheng)府(fu)(fu)允許將其提(ti)(ti)(ti)高到5%以上(shang)的水平。
“伯明翰市政(zheng)委(wei)員會有三周的(de)時間(jian)來(lai)制定計劃,但國家(jia)很可能不得(de)不承擔(dan)同(tong)工同(tong)酬索賠(pei)的(de)成本。”韋蘭表(biao)示。
在英國,市政(zheng)府破產的案(an)例并非個例。
伯明翰是(shi)2020年以來第七家宣布(bu)(bu)實(shi)質(zhi)破產的(de)英國地方政(zheng)(zheng)府,包(bao)括瑟羅克、克羅伊(yi)登(deng)、斯勞和北安普敦郡等地方政(zheng)(zheng)府均宣布(bu)(bu)過實(shi)質(zhi)破產,其中克羅伊(yi)登(deng)市議會更(geng)是(shi)在去年11月提交了第三(san)次114號通知。
在通脹高企的大背景下,受累(lei)于醫療成本上升以及漲薪壓力(li),英國(guo)多個地方(fang)政府都面臨著嚴重的財政困難(nan),伯(bo)明翰只是該國(guo)地方(fang)政府入不(bu)敷(fu)出、不(bu)堪重負(fu)的縮影之一。
據報道(dao),英(ying)國地(di)方政(zheng)(zheng)(zheng)(zheng)(zheng)府的(de)財(cai)(cai)政(zheng)(zheng)(zheng)(zheng)(zheng)收入主要來自(zi)三個部(bu)分(fen):市政(zheng)(zheng)(zheng)(zheng)(zheng)稅(shui)、商業(ye)稅(shui)及(ji)中央財(cai)(cai)政(zheng)(zheng)(zheng)(zheng)(zheng)補(bu)(bu)貼。而自(zi)2010年以來,英(ying)國中央政(zheng)(zheng)(zheng)(zheng)(zheng)府對于地(di)方政(zheng)(zheng)(zheng)(zheng)(zheng)府的(de)補(bu)(bu)助(zhu)(zhu)逐年下滑(hua),根據英(ying)國審(shen)計(ji)署的(de)一份文(wen)件顯示,2018年度地(di)方政(zheng)(zheng)(zheng)(zheng)(zheng)府拿到的(de)政(zheng)(zheng)(zheng)(zheng)(zheng)府財(cai)(cai)政(zheng)(zheng)(zheng)(zheng)(zheng)補(bu)(bu)助(zhu)(zhu)比2010年下滑(hua)了49.1%,導致實際地(di)方財(cai)(cai)政(zheng)(zheng)(zheng)(zheng)(zheng)收入平均縮水28.6%。
隨著俄烏沖突導致的石油價格飆升,英國在近兩年迎來了嚴重的通貨膨脹,這加劇了地方政府的預算困難。英國地方政府協會主席肖恩•戴維斯稱,地方議會在未來兩年內面臨近30億英鎊的資金缺口。
英國《衛報》9月5日報道指出,至少有26個英國地方當局被認為可能在未來兩年內宣布“114條款通知”。科克里斯、黑斯廷斯、德比(bi)、考(kao)文垂和特倫(lun)特河畔斯托克等地(di)都表示,其(qi)面臨著財務困境。
韋蘭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地方公共財政及其管理狀況,以及政府長期財政支出緊縮、服務壓力加大對公眾生活質量的影響,顯然已經到了臨界點。如果不為了穩定和可持續性而重新調整地方政府的金融體系,任何人都可能無力避免系統性危機。”
有評論(lun)認為,同工(gong)同酬的索賠案只是壓倒伯明翰的最后一(yi)根稻草,更(geng)深層次的原因還在于英國(guo)(guo)經(jing)濟(ji)(ji)的不景氣(qi)。英國(guo)(guo)地方政府破產(chan)也側(ce)面反映了(le)英國(guo)(guo)經(jing)濟(ji)(ji)當前岌岌可(ke)危的處境——高(gao)通脹(zhang)、高(gao)債務、高(gao)利率。
對于英國地方政府出現的危機,英國官方的預算責任辦公室就曾警告稱公共財政處于非常危險的狀況,官方預期在50年內英國國債規模就要達到GDP的310%。
據(ju)財富雜志8月19日(ri)報道,自(zi)疫情暴發以(yi)(yi)來,英國(guo)(guo)的(de)公共債(zhai)(zhai)務負擔飆(biao)升(sheng)了40%以(yi)(yi)上,達到近2.6萬億(yi)英鎊,自(zi)1961年(nian)以(yi)(yi)來首次超過(guo)其GDP。CNN分析(xi)稱,盡管包(bao)括美國(guo)(guo)在內的(de)一(yi)些國(guo)(guo)家的(de)債(zhai)(zhai)務占GDP值(zhi)的(de)比例更高,但英國(guo)(guo)“脫穎而(er)出”的(de)原因(yin)在于,其近四分之一(yi)的(de)政(zheng)府債(zhai)(zhai)務是“與指數掛鉤的(de)”,這意味(wei)著與通(tong)貨膨脹相關。

英國近十年來(lai)政府債務占GDP百(bai)分比(圖片來(lai)源:CEIC Data)
眼下高(gao)(gao)企(qi)的(de)通脹(zhang)也讓英(ying)國的(de)償(chang)債成本在所有主要經濟體中(zhong)最高(gao)(gao)。全球(qiu)第三(san)大評(ping)級機(ji)構惠譽稱,英(ying)國今年面臨(lin)的(de)債務(wu)利息支出占收(shou)入的(de)10.4%,高(gao)(gao)達(da)1100億英(ying)鎊(bang),在發達(da)國家中(zhong)所占比例(li)最高(gao)(gao),也是(shi)自1995年有數據以來發達(da)國家中(zhong)的(de)最高(gao)(gao)水平(ping)。
而英國央行為平息通脹而大幅加息,導致債券拋售,加劇了市場的壓力。10年期國債基準收益率不斷創2008年以來最高水平,而收益率上漲將導致償債成本的繼續上升。《財富》雜志稱,英國債券市場是今年表現最差的發達國家債券市場之一。
今年6月,惠譽在(zai)確(que)認英(ying)國主權評級的(de)(de)同時(shi)將其評級展(zhan)望定為負(fu)面,明確(que)提及(ji)“持續上升的(de)(de)債務(wu)”,以及(ji)英(ying)國財務(wu)前景本身的(de)(de)不確(que)定性(xing)。惠譽表(biao)示(shi),國債利息支出與財政收入的(de)(de)比值,是政府債務(wu)償還(huan)能力的(de)(de)一項(xiang)重要(yao)指標。英(ying)國的(de)(de)負(fu)面展(zhan)望反映出其政府不斷(duan)攀升的(de)(de)債務(wu)、生活(huo)成本危機(ji)帶來(lai)的(de)(de)壓力和即將到來(lai)的(de)(de)大選的(de)(de)不確(que)定性(xing)。
太平洋投資(zi)管理公司投資(zi)組合(he)經理Mike Cudzil表示(shi),此前美國評級下調應該(gai)警醒人們,與赤字支出和債務可持續性相(xiang)關(guan)的風(feng)險雖(sui)然往(wang)往(wang)處(chu)于休眠狀態,但一旦出現就會引發擔憂。
摩根大通私人銀行外匯策略主管Sam Zief認為,“英國更容易受到突發債務可持續性擔憂的影響,因為與美元不同,英鎊并不是世界主要儲備貨幣。”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wen)》報社授權,嚴(yan)禁轉載或(huo)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zhe)熱線(xian):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zuo)品(pin)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zuo)品(pin)。
歡(huan)迎關注每(mei)日(ri)經濟(ji)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