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mei)日經濟新(xin)聞(wen) 2024-04-02 23:07:58
◎ 以色(se)列對伊朗駐敘(xu)利(li)亞使館領事處的(de)襲擊已(yi)導致13人死亡。上海外國(guo)語(yu)大學中(zhong)東(dong)研(yan)究所(suo)助(zhu)理研(yan)究員文少(shao)彪在接受《每日(ri)經濟(ji)新聞》記(ji)者(zhe)采訪時表示(shi),本次襲擊是(shi)巴以沖突外溢(yi)的(de)又一力證(zheng),削弱敘(xu)利(li)亞在巴以沖突中(zhong)的(de)功能,日(ri)益成為以色(se)列的(de)優先作(zuo)戰選(xuan)項。
每經(jing)記者|鄭雨(yu)航 每經(jing)編(bian)輯|蘭(lan)素(su)英
據伊(yi)朗(lang)國家(jia)電視臺消(xiao)息,當地時(shi)間4月(yue)1日,敘(xu)利(li)亞(ya)首都大(da)馬(ma)士革的(de)伊(yi)朗(lang)駐(zhu)(zhu)敘(xu)利(li)亞(ya)大(da)使館附(fu)近的(de)一棟建筑遭以(yi)色列空襲,該(gai)建筑的(de)一層為伊(yi)朗(lang)駐(zhu)(zhu)敘(xu)利(li)亞(ya)大(da)使館領事處及伊(yi)朗(lang)駐(zhu)(zhu)敘(xu)利(li)亞(ya)大(da)使官邸。
襲(xi)擊已導致13人死亡(wang),其中包括7名伊朗軍事人員以(yi)及6名敘利亞人。
敘利亞軍(jun)方和伊朗(lang)表示,此次事件為以色(se)列(lie)所為,事件發生后,阿富汗、黎巴嫩、巴基斯坦(tan)、約旦、伊拉克(ke)、卡塔爾等多(duo)個國家表示強烈譴責(ze)。而在被(bei)問及是否參與此次襲(xi)擊時(shi),以色(se)列(lie)國防軍(jun)發言人丹尼(ni)爾·哈(ha)加里(li)稱,以軍(jun)不會對外國報(bao)道發表評論。據《紐約時(shi)報(bao)》報(bao)道,四名未(wei)透露姓名的以色(se)列(lie)官(guan)員承(cheng)認(ren),以色(se)列(lie)實施了此次襲(xi)擊。
去年10月新(xin)一(yi)輪巴以(yi)沖突爆發(fa)后(hou),以(yi)色列對(dui)敘境內目標的(de)襲擊(ji)比(bi)以(yi)往更為頻繁。在巴以(yi)沖突呈長期化趨勢的(de)大背景下,這次(ci)襲擊(ji)的(de)用(yong)意何在?事件的(de)進一(yi)步發(fa)酵將會對(dui)地(di)區和世界產生哪(na)些影響?
上海外國語大學中(zhong)東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文少彪在(zai)(zai)接受(shou)《每日(ri)經濟新聞》記者采訪(fang)時(shi)表示,削弱(ruo)敘利亞(ya)(ya)在(zai)(zai)巴(ba)以(yi)沖突(tu)中(zhong)的(de)功能,日(ri)益成(cheng)為(wei)以(yi)色列的(de)優先(xian)作戰選(xuan)項。本次襲擊是巴(ba)以(yi)沖突(tu)外溢的(de)又一力證,可(ke)能會進一步(bu)加劇(ju)敘利亞(ya)(ya)的(de)緊(jin)張局勢。
目(mu)前,巴以(yi)沖突進一步激(ji)化(hua),中東地緣(yuan)政治緊張升級(ji),全(quan)球(qiu)能源市場也受到此次事件的擾動,國際油價大(da)漲,WTI原油期(qi)貨自去年10月以(yi)來首次觸及85美元(yuan)/桶。對此,文少彪指(zhi)出(chu),巴以(yi)沖突長(chang)(chang)期(qi)化(hua),全(quan)球(qiu)經濟恐(kong)陷入長(chang)(chang)期(qi)增長(chang)(chang)乏(fa)力的陷阱(jing)。
據伊朗國家電視臺當地時間4月2日消息,以色列對伊朗駐敘利亞使館領事處的襲擊已導致13人死亡,其中有7名伊朗軍事人員和6名敘利亞人,目前現場清理工作已進入最后階段。死者中包括兩名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下屬“圣城旅”的高級指揮官,伊斯蘭革命衛隊是伊朗武裝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圣城旅(lv)”主(zhu)要負責境外特種作戰任務(wu)。
目前,伊朗駐敘(xu)利亞大使侯賽因(yin)·阿克巴里身體健康狀況良好(hao),沒有受(shou)到襲擊影響。
事(shi)件發生后,伊朗外交(jiao)(jiao)部發言人卡(ka)納尼第一(yi)時間發表(biao)聲明,強烈譴(qian)(qian)責以色(se)列的(de)(de)犯罪行為。他表(biao)示,這次襲擊嚴重違(wei)反國際(ji)法,特(te)別(bie)是1961年《維也(ye)納外交(jiao)(jiao)關系公約》。以色(se)列的(de)(de)這一(yi)行為應受到(dao)國際(ji)社會和聯合(he)國最強烈的(de)(de)譴(qian)(qian)責,并(bing)應針(zhen)對以色(se)列采(cai)取措施。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自2011年敘利亞內戰爆發以來,以色列以打擊伊朗軍事設施等目的為由,頻繁空襲敘利亞。但敘利亞和伊朗政府均否認伊朗在敘有駐軍。新一輪巴以沖突爆發后,以軍(jun)對敘(xu)利亞(ya)境內目(mu)標的襲擊(ji)愈加頻繁。去年(nian)10月份,以軍(jun)就多次空襲敘(xu)利亞(ya)大馬士革(ge)和(he)阿勒(le)頗(po)周邊地區,造成多名伊朗軍(jun)事顧(gu)問死亡和(he)財產損(sun)失。
對于此(ci)次的襲擊事(shi)件(jian),以色列國防軍發言人丹尼爾·哈加里表示,以(yi)軍情報顯示,遭到襲擊的建筑不是(shi)(shi)伊(yi)朗使館,也不是(shi)(shi)領事館,是(shi)(shi)一(yi)座偽裝成民用建筑的 “圣城旅”軍事建筑。
對此,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文少彪對記者表示,在巴以沖突持續發酵的過程中,以色列將敘利亞視為地區力量投射的關鍵樞紐,可以串聯起伊拉克、黎巴嫩、巴勒斯坦等多地的反以力量。所以,削弱敘利亞在巴以沖突中的功能,日益成為以色列的優先作戰選項。
他進一步對記者分析稱,本次襲擊的主要目的是阻斷伊朗將敘利亞作為支持哈馬斯戰斗的情報、指揮和武器轉運中心。這次打擊是對伊朗利用敘利亞發揮影響力的嚴重威脅,是巴以沖突外溢的又一力證,可能會進一步加劇敘利亞的緊張局勢。
空襲發生后不久,“死里逃生”的阿克巴(ba)里譴責稱,本次(ci)襲擊(ji)是以(yi)色列(lie)首(shou)次(ci)襲擊(ji)伊(yi)朗的外交機構,伊(yi)朗必將“對(dui)以(yi)色列(lie)的罪行(xing)做出反應和報復”。
當地時間4月2日,伊朗(lang)(lang)最(zui)高領(ling)(ling)袖(xiu)哈梅內伊發表聲明,譴責以(yi)色(se)列對伊朗(lang)(lang)駐敘利亞大使(shi)館領(ling)(ling)事部(bu)門建筑的(de)襲(xi)擊(ji)。他對在襲(xi)擊(ji)中死亡的(de)伊朗(lang)(lang)軍事人員表示哀悼,并強調以(yi)色(se)列政權將受到(dao)懲罰,伊朗(lang)(lang)將讓(rang)以(yi)色(se)列為其犯下的(de)罪行(xing)感到(dao)后悔(hui)。
目前,在包(bao)括(kuo)伊(yi)朗(lang)首都德黑蘭、大(da)不里士(shi)和伊(yi)斯法罕等在內的(de)伊(yi)朗(lang)多地,大(da)批民眾走(zou)上街頭(tou)聚集抗議,要求伊(yi)朗(lang)政府采取報復行動。
文少彪對記者分析稱,伊朗依然會避免卷入與以色列的大規模直接沖突,更可能采取非對稱的反擊,例如繼續投(tou)資(zi)地區代(dai)理人網絡(luo)和非對(dui)稱作(zuo)戰能力(li),動員(yuan)代(dai)理人力(li)量運用無人機、簡易導(dao)彈等手(shou)段對(dui)以色列(lie)目標進行(xing)襲擾,并加大對(dui)以色列(lie)的輿論(lun)戰,打擊(ji)以色列(lie)的國際(ji)形象(xiang)。
據(ju)以色列《新消(xiao)息報(bao)》1日報(bao)道(dao),以方已(yi)指示其駐世界(jie)各國(guo)的大使館加強(qiang)安全措施(shi)。顯然,事(shi)態有進一(yi)步惡化的可能。
《華盛頓郵報(bao)》援引克萊門森(sen)大(da)學(xue)伊朗問題分析(xi)師阿(a)拉什·阿(a)齊茲的話稱,1日的襲擊是“史無前(qian)例的升級行動”,半島(dao)電視臺援引相(xiang)關專家的話稱,目前(qian)局(ju)勢仍(reng)算(suan)不上全面的地區沖突,但以(yi)色列似乎正在竭盡全力擴(kuo)大(da)沖突。這也凸(tu)顯了當前(qian)中東局(ju)勢存在著巨大(da)外(wai)溢風險(xian)。
中東局勢再(zai)度(du)升級,也牽動著全球經濟,尤其是(shi)能源市(shi)場的神(shen)經。
受伊朗駐敘利亞外交設施遭遇襲擊影響,油價延續走高狀態,WTI原油期貨自去年10月以來首次觸及85美元/桶,日(ri)內漲(zhang)幅達2%,報85.39美元(yuan)/桶(tong)。布(bu)倫特原油(you)亦上漲(zhang)至88美元(yuan)/桶(tong),日(ri)內漲(zhang)超1%。
世界(jie)經(jing)(jing)濟(ji)論壇在3月末(mo)發布(bu)的(de)(de)《世界(jie)經(jing)(jing)濟(ji)展望報告》指出,雖然(ran)(ran)全球(qiu)經(jing)(jing)濟(ji)目(mu)前已(yi)進入實現軟著陸(lu)的(de)(de)最后階段,但經(jing)(jing)濟(ji)擴張的(de)(de)步伐仍然(ran)(ran)緩慢,未來可能會(hui)出現動蕩。如今,隨著此次事件(jian)的(de)(de)爆發,巴以(yi)問題或將持續激化(hua),如果這場沖突長期化(hua),將會(hui)對全球(qiu)的(de)(de)政治經(jing)(jing)濟(ji)造(zao)成哪些進一(yi)步的(de)(de)影響?
文少彪對記(ji)者坦言(yan),巴(ba)以沖突目前已(yi)經外溢到(dao)了很多領域(yu),包括紅海航運秩序受到(dao)干擾,并(bing)且進一步(bu)傳(chuan)導至中歐貿易和(he)國際供應鏈,降低了全球(qiu)經濟的效率。
他指出,“巴以沖突長期化導致世界日益分裂、對立,削弱了全球化勢頭,增加了國際合作成本和難度,全球經濟恐陷入長期增長乏力的陷阱”。
封(feng)面圖片來源:新(xin)華社(she)發(阿瑪爾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jing)《每日(ri)經(jing)濟新聞》報社授(shou)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jiu)。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xing):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zuo)(zuo)品出現在(zai)本(ben)站,可聯(lian)系我(wo)們要求撤下您的作(zuo)(zuo)品。
歡迎(ying)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