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jing)濟新聞(wen) 2024-04-07 18:34:23
每經記者|蔡鼎(ding) 每經編輯(ji)|段煉(lian) 蘭素英
蘭加·迪亞斯,這個名字一度在物理學界(jie)引起軒然大波。他所宣稱的(de)“室(shi)溫超導”發現,曾(ceng)讓全(quan)球科學界(jie)為之(zhi)一震,仿佛打開了新世界(jie)的(de)大門。
然而,在科(ke)學界不(bu)斷的質(zhi)疑聲中(zhong),這扇(shan)門逐漸(jian)顯露(lu)出(chu)裂痕。迪亞斯所發表的室溫超導研(yan)究論文(wen)(wen)兩次被(bei)《自然》撤(che)稿,不(bu)僅如(ru)此(ci),另外兩篇論文(wen)(wen)也遭到刊物(wu)的撤(che)回。?
近日,《自然》新聞團隊援引的一份124頁的法庭文件稱,美國羅切斯特大學一項長達10個月的調查發現,迪亞斯存在偽造實驗數據偽造和抄襲等多項不當行為。

圖片來源:《自(zi)然》文章截圖
這項調查由該大學聘請的一個獨立科學小組進行,于今年2月8日結束。科學小組審查了針對迪亞斯教授的16項指控,并得出結論,認為在每一項指控中,迪亞斯都很可能犯下了學術不端行為。
迪亞斯是羅切斯特大學的終身教職員工,但校方目(mu)前正試圖在(zai)他(ta)的(de)合同于2024~25學年(nian)結束(shu)前(即2025年(nian)8月31日前)解(jie)雇他(ta)。
迪亞斯并未回(hui)應置評請求(qiu),但他的(de)律師向《自(zi)然》團隊(dui)提(ti)供了訴訟文件。在(zai)其中(zhong)一份文件中(zhong),迪亞斯說“在(zai)批評和(he)(he)指責聲中(zhong),我們(men)必(bi)須重申(shen)我們(men)工作的(de)基(ji)礎完整性和(he)(he)科學性”。
此前曾三次接受調查
結果都“不了了之”
據《自然》新聞團隊最新的(de)報道(dao),羅切斯(si)特大學向法(fa)院提交的(de)文件(jian)顯示,針(zhen)對迪亞斯(si)的(de)調查是由美國國家科學基(ji)(ji)金會(hui)(下稱NSF)下令進行的(de),后(hou)者(zhe)是美國學術研究的(de)主(zhu)要(yao)資助機(ji)構,曾在2021年(nian)授予迪亞斯(si)79萬美元的(de)CAREER基(ji)(ji)金。不過,NSF監(jian)察長辦(ban)公(gong)室拒絕就調查結果或該機(ji)構未(wei)來的(de)行動(dong)發表評論。
去年3月,美國羅切斯特大學蘭加·迪亞斯研究團隊宣稱,已實現全球科學界追求多年的“室溫超導”。然而,約8個月后,《自然》宣布,應論文作者中8名合著者要求,撤回這篇在全球引發轟動的論文,原因是這(zhe)些研(yan)究(jiu)人員認為(wei),這(zhe)篇已發表的(de)(de)論(lun)文沒有準確反映所研(yan)究(jiu)材料的(de)(de)來源、所使用的(de)(de)實驗測定方(fang)法和所應用的(de)(de)數據處理依(yi)據。
這是(shi)迪(di)亞斯團(tuan)隊的(de)室溫超導研究論(lun)(lun)文第二次被《自然》撤(che)稿。同年8月,美國《物理評論(lun)(lun)快報》因“明(ming)顯的(de)數據造假”撤(che)回了迪(di)亞斯等人于2021年發表在該刊物上的(de)論(lun)(lun)文。
羅(luo)切斯特(te)大學此次長達124頁的調查報告詳細介紹了迪亞斯在上述三篇被撤回的論文以及另外一篇在《化學通訊》上被撤回的論文中的欺騙行為。在(zai)兩(liang)篇(pian)曾(ceng)發(fa)表在(zai)《自然》的(de)(de)論文中,迪亞斯先是聲稱(cheng)在(zai)一(yi)(yi)種由(you)碳、硫(liu)和氫(下(xia)(xia)稱(cheng)CSH)組成(cheng)的(de)(de)化(hua)合物中發(fa)現了室(shi)溫超(chao)導(dao)電(dian)性(即(ji)在(zai)環(huan)境溫度下(xia)(xia)電(dian)阻為(wei)零),后又(you)聲稱(cheng)在(zai)一(yi)(yi)種由(you)镥和氫(下(xia)(xia)稱(cheng)LuH) 組成(cheng)的(de)(de)化(hua)合物中發(fa)現了室(shi)溫超(chao)導(dao)性。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NSF下令進行的調查并不是羅切(qie)斯特大學首次對迪亞斯實驗室可能存在的問題展開調查。
2021年~2022年期間,該校對迪亞(ya)斯團隊在《自然》雜志發表(biao)的(de)(de)(de)(de)CSH化合(he)物室溫超導論(lun)文進行(xing)了三次(ci)初步“調查”。第一(yi)次(ci)初步調查是在加州大學(xue)(xue)圣迭(die)戈分校的(de)(de)(de)(de)凝聚態(tai)理論(lun)家(jia)豪爾(er)赫·赫希(Jorge Hirsch)向羅切斯特(te)大學(xue)(xue)提出投訴(su)后啟動(dong)的(de)(de)(de)(de)。校方詢問了三位未具名的(de)(de)(de)(de)內部(bu)(bu)審(shen)查員(yuan),迪亞(ya)斯則聯系了一(yi)位外部(bu)(bu)審(shen)查員(yuan)來審(shen)查赫希的(de)(de)(de)(de)投訴(su)。調查報告的(de)(de)(de)(de)信息顯示(shi),該外部(bu)(bu)審(shen)查員(yuan)是伊利諾伊州萊蒙特(te)市阿貢國家(jia)實驗(yan)室的(de)(de)(de)(de)物理學(xue)(xue)家(jia)馬杜里(li)·索馬亞(ya)祖魯(Somayazulu)。

圖片來源:調(diao)查報告(gao)
赫希(xi)教授的投訴稱,迪(di)(di)亞斯(si)論文中的磁感應強度數據(ju)(ju)存在問題,而這些數據(ju)(ju)是(shi)迪(di)(di)亞斯(si)稱CSH是(shi)室溫超導體的關鍵證(zheng)據(ju)(ju)。調查(cha)(cha)組于2022年(nian)1月19日得出結論,認為“沒有可信的證(zheng)據(ju)(ju)證(zheng)明需要進一步調查(cha)(cha)”。
第(di)(di)二(er)(er)(er)次調查(cha)(cha)(cha)是由超導研究(jiu)期(qi)刊《Physica C》的主編德克·范德馬(ma)雷(lei)爾(er)(Dirk van der Marel)發(fa)起的。2022 年1月20 日(ri),也就是第(di)(di)一(yi)次調查(cha)(cha)(cha)結束(shu)后的第(di)(di)二(er)(er)(er)天,范德馬(ma)雷(lei)爾(er)向(xiang)羅切斯特大學發(fa)出(chu)了對CSH化合物(wu)超導數據(ju)(ju)的擔(dan)憂。同(tong)年4月6日(ri),另一(yi)位(wei)審稿(gao)人接手此(ci)案,并判斷無(wu)需進行(xing)正式(shi)調查(cha)(cha)(cha)。根據(ju)(ju)報告中談及的身份信息(xi),第(di)(di)二(er)(er)(er)位(wei)審查(cha)(cha)(cha)員可能(neng)是伊利(li)諾伊大學芝(zhi)加哥(ge)分(fen)校(xiao)的物(wu)理學家羅素(su)·海姆利(li)(Russell Hemley)。盡管審稿(gao)人并不支持進行(xing)調查(cha)(cha)(cha),但他(ta)們表示該論文“遺漏了細(xi)節(jie),似乎具有(you)誤導性(xing)”。他(ta)們建議進行(xing)勘誤(但并沒(mei)有(you))。
羅切斯特大(da)學的(de)調查指出,索馬亞(ya)祖魯和海(hai)姆(mu)利這兩名審(shen)稿人(ren)(ren)與迪亞(ya)斯合作發表了多篇論(lun)文,包括2021年關于CSH室(shi)溫超導性質研究的(de)論(lun)文。而(er)羅切斯特大(da)學的(de)學術(shu)不端行(xing)為政策規(gui)定,“任何個人(ren)(ren)如(ru)果存在未解決的(de)個人(ren)(ren)、專(zhuan)業或經(jing)濟利益(yi)沖突……不得參與調查程(cheng)序”。
阿貢的(de)一位發言人(ren)否認索馬亞祖(zu)魯是調查(cha)(cha)的(de)審稿(gao)人(ren),但當被問及為什么調查(cha)(cha)的(de)腳注中提(ti)到“索馬亞祖(zu)魯的(de)報告(gao)_審查(cha)(cha)國家科學基(ji)金2020(CSH)論文”時,他(ta)沒有(you)回(hui)答。海姆(mu)利沒有(you)澄清他(ta)是否是調查(cha)(cha)審稿(gao)人(ren)。
《自然》團隊利用獨立審稿人對CSH室溫超導論文進行了獨立調查,其中(zhong)兩名(ming)審稿人發現了迪(di)亞(ya)斯論文中(zhong)磁化率(lv)數據(ju)可能是捏造的證據(ju)。當《自然》表示將撤回迪亞斯的CSH論文,并回應赫希的另一項投訴時,羅切斯特大學進行了第三次調查。盡管可以查閱《自然》雜志的調查結果,但負責這次調查的唯一審稿人,即第二次調查的匿名審稿人,于2022年10月19日得出結論:數據中的任何怪異之處都可歸因于數據的處理方式,因此無需進行調查。
調查人員證實:迪亞斯捏造數據
可以說,此前的三次調查都是無果而終。此次提到(dao)的(de)全面調查最終是在NSF的(de)指令下被迫(po)展(zhan)開的(de)。
佛(fo)羅里達大學(xue)(xue)的(de)物理學(xue)(xue)家詹姆斯(si)(si)·哈姆林(James Hamlin)向(xiang)NSF提交(jiao)了對迪亞斯(si)(si)工作的(de)擔憂。根據(ju)NSF 2023年3月(yue)16日致羅切斯(si)(si)特大學(xue)(xue)時任負責研究的(de)臨時副(fu)校長(chang)斯(si)(si)蒂芬·杜赫(he)斯(si)(si)特的(de)一封信,這(zhe)些問(wen)題包(bao)括“不能歸因(yin)于數據(ju)處理的(de)數據(ju)差異”。
幾周內,杜(du)赫(he)斯特就召集(ji)了一(yi)個(ge)由外校(xiao)三名(ming)物理(li)學家組(zu)成(cheng)的委員(yuan)會,“以確保這項調(diao)查是(shi)可信(xin)的”,這三人分別是加州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的馬里烏斯·米洛特(Marius Millot)和彼得·塞利耶(Peter Celliers),以及新墨西哥州阿爾伯克基桑迪亞國家實驗室的馬庫斯·克努德森(Marcus Knudson)。
調查委員會在工作過程中獲得了各種記錄,包括計算機硬盤、電子郵件和筆記本上的數據。他們還(huan)采訪(fang)了與此(ci)案有關(guan)的10個人,包括迪亞斯和他以(yi)前的一些學(xue)生,并至少開會討論了50次。值得注意的是,調查人員證實了范德馬雷爾、赫希和哈姆林此前的分析——他們都發現了(le)明顯(xian)的證(zheng)(zheng)據,證(zheng)(zheng)明迪亞斯在(zai)CSH論文中捏造了(le)磁感應強度數(shu)據。
據調查報告,迪亞斯首先編造了CSH數據并將其發表,更惡劣的是,當數據來源受到審查時,迪(di)亞斯和(he)他的合作者、拉斯維(wei)加斯內華達大學(xue)物理學(xue)家阿(a)什坎·薩拉馬特(Ashkan Salamat)還公(gong)布了一組捏(nie)造的原(yuan)始數據。
當原(yuan)始數(shu)據(ju)與發(fa)布(bu)(bu)數(shu)據(ju)之間的差異(yi)受到越(yue)來越(yue)多質疑時,迪亞斯做了(le)一個解(jie)釋——他(ta)稱對發(fa)布(bu)(bu)的數(shu)據(ju)使用了(le)一種精心設(she)計的數(shu)據(ju)處理方法。調查(cha)委(wei)員會寫道(dao),這提供了(le)“一層(ceng)似是(shi)而(er)非的外衣,將批評者的注意(yi)力集中在其方法上(shang)”,而(er)不是(shi)原(yuan)始數(shu)據(ju)上(shang)。
其實,如果迪亞斯能提供真實的原始數據,即直接從測量儀器獲取的數據,并包含時間戳等細節,他本可以消除許多指控。迪亞斯在回應調查結果時也寫道:“某些原始數據文件(jian)的缺失(shi)并(bing)不意味(wei)著它們(men)不存在,也不意味(wei)著我有(you)任何不當(dang)行為。”
然而,盡管(guan)他多次承諾提供原(yuan)始數據,但從未這(zhe)樣做過。

Ranga Dias論文(wen)中(zhong)提取的(de)兩個不同(tong)電阻圖之間的(de)相(xiang)似性。圖片來源:《自(zi)然》
調查委員會認定:“迪亞斯不可信”
調查發現,在一些情況下,迪亞斯還在(zai)數據來(lai)源的(de)信息方面對團隊成員(yuan)和合作(zuo)者(zhe)進行(xing)誤導。調查人員在采訪中發現,迪亞斯告訴其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合作伙伴,測量是在羅切斯特大學進行的,然而,在與羅切斯特大學研究人員交流時卻稱測量是在UCLA進行的。

超導(dao)體的磁(ci)懸浮(fu) 圖(tu)片來源:視覺(jue)中(zhong)國(資料(liao)圖(tu))
2023年12月22日(ri),調(diao)查(cha)委員(yuan)會向迪亞斯(si)發送了一份報告草(cao)稿。在(zai)長達124頁的文件中(zhong),迪亞斯(si)給(gei)了兩部分答復,他(ta)在(zai)其中(zhong)抨擊(ji)了調(diao)查(cha)人員(yuan)的專業知(zhi)識和誠(cheng)信問(wen)題。迪亞斯(si)稱,調(diao)查(cha)人員(yuan)的方法顯示出“有(you)時可以在(zai)陰謀論領域看到的特征”,而且“缺乏強有(you)力的邏輯基礎”。
迪亞斯(si)還稱,薩(sa)拉馬特說服迪亞斯(si)以前(qian)的學(xue)生(sheng)反(fan)對(dui)他,因為他們致(zhi)信《自(zi)然》,要求撤回LuH室溫超(chao)導(dao)的論文。但事(shi)實恰(qia)恰(qia)相反(fan):《自(zi)然》的團隊此前(qian)曾報道,是(shi)他的學(xue)生(sheng)們向《自(zi)然》雜志發送了(le)這封信。
迪(di)亞(ya)斯在回(hui)應(ying)中(zhong)并未提供(gong)委(wei)員(yuan)會要求(qiu)的(de)(de)原始數據。在最終(zhong)報告中(zhong),調查人員(yuan)回(hui)應(ying)了迪(di)亞(ya)斯的(de)(de)指責,稱“引用‘巴(ba)洛克式’的(de)(de)解釋來說明(ming)并因此證明(ming)這些數據的(de)(de)遺漏是合理的(de)(de),并不能改(gai)變(bian)調查委(wei)員(yuan)會的(de)(de)推(tui)理或結論(lun)”。
最終,調查委(wei)員會認為(wei),羅切斯特大學的學生和(he)迪(di)薩納亞(ya)克(Dissanayake)不是罪魁(kui)禍首,而是受害者。委(wei)員會無法(fa)獲(huo)得(de)拉斯維加斯內華達大學的資源來為(wei)包括薩拉馬特在內的這些研究人(ren)員洗脫罪名,但委(wei)員會認為(wei)這些人(ren)也(ye)受到了欺騙(pian),且未發(fa)現“實質性(xing)的不當行為(wei)證據”。
調(diao)查報告總結(jie)了多年來的指控和分析(xi),系統地記錄了迪亞斯如何故意誤導他的合著者、期刊(kan)編輯和科學界。調查小組認為,在針(zhen)對(dui)迪亞斯的(de)16項指控中,他都很可能犯下了(le)學術不端行(xing)為。羅切斯特大學發言人稱調查是“一個公正而徹底的過程”,并得出了正確的結論。?
因此,調查人員建議終止迪亞斯的任教資格或從事公共或私人資助的研究。他們還補充說:“本次調查中發現的證據表明,迪亞斯不可信(Dias cannot be trusted)。”
對(dui)于《自然》在(zai)置評請求(qiu),迪(di)(di)亞斯并未回應,但他的(de)律師向《自然》團隊提供了訴訟文件。在(zai)其(qi)中(zhong)一份文件中(zhong),迪(di)(di)亞斯說(shuo)“在(zai)批評和指責聲中(zhong),我們必須重(zhong)申我們工(gong)作(zuo)的(de)基(ji)礎(chu)完整性(xing)(xing)和科學性(xing)(xing)”。
記者|蔡鼎
編輯|段(duan)煉 蘭(lan)素英 易啟(qi)江(jiang)
校對|王月龍
|每日經(jing)濟(ji)新聞 ?nbdnews??原創文章(zhang)|
未經許(xu)可禁止(zhi)轉載、摘編、復制及鏡像等使(shi)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jing)《每日經(jing)濟新聞(wen)》報社授權,嚴禁(jin)轉載(zai)或鏡像(xiang),違(wei)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ti)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qu)稿酬(chou)。如您不希望作品(pin)(pin)出現在本站(zhan),可(ke)聯系我們要求撤(che)下(xia)您的作品(pin)(pin)。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