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ri)經濟新聞 2024-09-09 17:38:32
每經編(bian)輯(ji)|孫志成(cheng)
白(bai)(bai)露時(shi)節(jie)到來(lai),我國(guo)很多(duo)地方有“食(shi)白(bai)(bai)”的(de)傳統,也就是食(shi)用(yong)名字中帶有“白(bai)(bai)”字的(de)草藥,如白(bai)(bai)術、白(bai)(bai)芍、白(bai)(bai)茯苓等。近期,白(bai)(bai)術、白(bai)(bai)芍等已經(jing)陸續“上(shang)新(xin)”,今年的(de)市場(chang)行情如何?

白芍、白術陸續“上新”?
價格翻倍(bei)
據央視財經報道,當前正是亳州白芍陸續產新的時節,受前段時間暴雨內澇影響,部分藥農為防止白芍根莖腐爛已經提前采挖,相較于去年同期,白芍的價格漲了兩倍多。

白芍經銷商陳先生向記者表示,白芍有的160元一公斤,有的120元一公斤,最好的質量是210元一公斤。以前正常情況下在50元一公斤左右,目前來說可能還會上漲,主要還是因為前段時間雨水的影響,好質量的東西比較少。
除白芍(shao)外,同樣在中醫(yi)領域(yu)用量較大的(de)白術價格也是(shi)一路高(gao)漲。
白術經銷商蔡先生表示,白術有的價格是180元一公斤左右,有的175元一公斤,也有160多元一公斤。去年這個時候大概賣到八九十元,因為價格太高,現在市場上走貨并不快。
記者發(fa)現,白(bai)芍、白(bai)術等品(pin)種市場交易(yi)并不火熱。多(duo)位(wei)貿易(yi)商和采購商告訴記者,當前市場觀望情緒(xu)較為濃厚(hou),賣家看(kan)漲中藥(yao)材,惜售心理強,而買(mai)家則在期待(dai)藥(yao)材產新后價格出(chu)現回落(luo)。
中(zhong)(zhong)藥材價(jia)格上漲(zhang),對下游的貿(mao)易商、飲(yin)片廠、中(zhong)(zhong)成藥廠等都帶來一系列連鎖反應(ying)。具體影響有(you)哪些?
張良(liang)是來自甘肅的(de)中藥飲片廠(chang)老板,來亳州一周,他(ta)每(mei)天都到中藥材市場觀察行情,他(ta)告訴記者,他(ta)本來準備采購(gou)300多種(zhong)中藥材,但由(you)于藥材價格整體處于高(gao)位,他(ta)將(jiang)采購(gou)量整體減少了。
除(chu)了采購(gou)量減少,處于(yu)產業(ye)鏈中(zhong)(zhong)(zhong)游(you)環節的飲片廠(chang)(chang)還不得(de)不隨行情(qing)調整價格。一(yi)位(wei)飲片廠(chang)(chang)企業(ye)負責人告訴記者(zhe),他們企業(ye)經(jing)營(ying)1000多種中(zhong)(zhong)(zhong)藥(yao)飲片,客戶主要是醫藥(yao)批發企業(ye)、中(zhong)(zhong)(zhong)成藥(yao)廠(chang)(chang)、連(lian)鎖藥(yao)店和醫療機構,由于(yu)上游(you)原材料價格上漲,下游(you)企業(ye)生(sheng)產成本也在(zai)增高。

安徽亳州市某飲片(pian)廠副總經(jing)理 馬呂杰:采購價格貴了,生產(chan)出來的成(cheng)本高,那產(chan)品就(jiu)價格也漲。但是我(wo)們(men)(men)原材料(liao)漲價不超(chao)過10%,我(wo)們(men)(men)就(jiu)不會去動價格。

近(jin)日(ri),中醫藥企業2024年(nian)(nian)半年(nian)(nian)報已經披露完成,記者梳理數(shu)據發現,上半年(nian)(nian)69家中成藥企業平均毛利率從2023年(nian)(nian)的53.1%降至52.64%。針對中藥材(cai)原材(cai)料價格攀升,部(bu)分(fen)中醫藥企業正(zheng)在積極尋求應對策略。

一(yi)路“狂飆”的(de)中(zhong)藥材價格
今年以來,中藥(yao)材(cai)的(de)不斷漲價引(yin)起市場關注和熱議(yi)。
據(ju)21世(shi)紀經濟(ji)報道,中藥(yao)材天地網中藥(yao)材綜(zong)合200指(zhi)數(shu)顯示,該指(zhi)數(shu)在(zai)2023年6月(yue)沖破3500點以后(hou),在(zai)下(xia)半年整體呈現緩步下(xia)走。進入2024年以后(hou),該指(zhi)數(shu)一路向上回(hui)漲,目前已(yi)基本回(hui)到(dao)2023年最高點位附(fu)近。

數據來源:中(zhong)藥材天地(di)網
據證券時報,今年(nian)以來,中藥材漲(zhang)(zhang)價引發市場關(guan)注(zhu)。中藥材天地網(wang)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zhi)9月1日,白術、梔子、雄黃等(deng)多個品種年(nian)漲(zhang)(zhang)幅超100%。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近年(nian)來中藥材市場上價(jia)格持續高(gao)企(qi)且(qie)(qie)走勢穩(wen)定的品種,多(duo)為(wei)生長(chang)周期較長(chang)的多(duo)年(nian)生藥材,且(qie)(qie)產地分(fen)布相(xiang)對(dui)集中。例如(ru)(ru),黨參的種植周期約為(wei)4年(nian),當歸(gui)約為(wei)3年(nian),白(bai)術與白(bai)芍(shao)則(ze)均約為(wei)3至(zhi)4年(nian)。相(xiang)比之下,一年(nian)生藥材如(ru)(ru)貓(mao)爪草、沙苑子等,在價(jia)格達到高(gao)點后(hou)往往迅速回(hui)落,其價(jia)格受新產季(ji)節的影(ying)響尤為(wei)顯著。
有市場分析認為,今年中藥材整體價格的上漲主因,并不是供需矛盾,而是中間流通環節的過于火熱,資金面持續往中藥材流通領域聚集,導致相關中藥材貨源高速周轉與換手,不斷抬高了相關品種的價格,但這些品種只要商家或者資金一撤,行情立馬恢復平靜,沒有供求矛盾的結果大概率就會走向下跌。
在中藥材價格上漲等因素影(ying)響下,中藥行業如何發展也引發了市場(chang)關注。
Choice數(shu)據顯示,今年上半年,72家中藥企業共(gong)實現(xian)營收(shou)1888.55億(yi)元,實現(xian)凈利潤(run)231.37億(yi)元。
可(ke)以看到的是(shi),中(zhong)藥板塊業績分化趨(qu)于明顯(xian),白云(yun)山(shan)、云(yun)南白藥、華潤三(san)九、同仁堂及太極集(ji)團(tuan)五家公(gong)司的營收就占了(le)近半(ban),凈利潤合計占比(bi)也達(da)到45.17%。
營(ying)收規模上,白云(yun)(yun)山以(yi)410.43億(yi)元(yuan)穩坐榜首,其次為云(yun)(yun)南白藥、華潤三九,營(ying)收分別(bie)為204.55億(yi)元(yuan)、141.06億(yi)元(yuan)。若算上同仁堂、太極集團,前五家企業的營收(shou)合計高(gao)達931.84億元,占72家中(zhong)藥(yao)企業總營收(shou)比例49.34%。凈(jing)利潤方(fang)面(mian),五大巨頭(tou)合計(ji)為104.52億元,占比45.17%。這也(ye)意味著,A股(gu)中(zhong)藥企(qi)中(zhong),前五大巨頭(tou)就占據一半市場,業績分化明顯。
與此同時,營收(shou)在10億元以下(xia)的企業多達34家,其(qi)中長藥(yao)(yao)控股(gu)、ST目藥(yao)(yao)、ST龍津及ST大藥(yao)(yao)營收(shou)僅有(you)數千萬元。
從(cong)數量看,今年上半年營(ying)(ying)收實現同(tong)比增長(chang)的(de)企業22家(jia),凈(jing)利(li)潤(run)同(tong)比增長(chang)的(de)企業30家(jia),營(ying)(ying)收、凈(jing)利(li)潤(run)均同(tong)比增長(chang)的(de)17家(jia)。
在公布的半年報中,多家中藥上市公司(si)提(ti)及原材(cai)料價格波動對企業的影(ying)響以及應對措施(shi)。
片仔(zi)癀在2024年半年報中坦言,今年以來,部分中藥材(cai)價格(ge)維(wei)持高價位,對(dui)(dui)公(gong)司原材(cai)料供給造成(cheng)了極(ji)大挑戰,未來將進(jin)一步(bu)對(dui)(dui)系(xi)列產品的成(cheng)本造成(cheng)上升壓力(li)。
啟迪藥(yao)業在2024年(nian)半(ban)年(nian)報中表示(shi),受醫保和(he)醫藥(yao)政策變化及(ji)市場環境等因素影響導(dao)致(zhi)營(ying)收下滑,加之部(bu)分(fen)原輔(fu)材料漲(zhang)價導(dao)致(zhi)毛(mao)利(li)率及(ji)盈利(li)水平下降(jiang)。
同仁堂在(zai)半(ban)年報中表(biao)示,公司密切關注中藥(yao)材價(jia)格波(bo)動(dong)(dong),根據生產需求、大宗需求藥(yao)材走勢,及(ji)(ji)時(shi)研判采購計劃,合理控制成本,做實戰略(lve)儲備;通過深化采購改革、推(tui)行種(zhong)采聯動(dong)(dong)、與大型種(zhong)植基地合作等方式(shi),建立規范化的藥(yao)材采購和管(guan)控機(ji)制,有效應(ying)對原(yuan)料(liao)價(jia)格波(bo)動(dong)(dong)及(ji)(ji)原(yuan)料(liao)質量管(guan)控風(feng)險。
編輯|孫志成?易啟(qi)江
校對|段煉

每(mei)日經(jing)濟新聞綜合(he)央視財(cai)經(jing)、21世(shi)紀經(jing)濟報道、證券時報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xiang),違者必究(jiu)。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chou)。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xia)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mei)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