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mei)日經濟新聞 2023-03-01 22:06:44
◎李其林表示,“十二五”時期環(huan)境行業(ye)的毛利率水(shui)平(ping)較高,此后出現下滑,現在(zai)處于低位,平(ping)均的毛利率水(shui)平(ping)已(yi)整體(ti)下降大約(yue)10個百分點。
◎李其林認為,年初以來(lai),全國各地(di)掀起(qi)搶抓經濟發(fa)展的熱潮,一大批重大項目開始推進(jin)實施,作為綠色新基建組成部分的環境(jing)產業必定受益,這是環境(jing)產業再次增量擴容的機(ji)會。
每經記者|李彪(biao) 每經編輯|陳旭
“根據上市公司相關統計數據, 相較于‘十三五’時期毛利率的穩定水平,‘十四五’期間環境產業平均毛利率持續下滑,而2021年至2022年這一(yi)趨勢(shi)仍未好轉。”
3月1日,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召開“環境企業家見面會”,從此次(ci)見面會(hui)的主題“后(hou)疫情(qing)時代,環境產(chan)業如何打(da)造(zao)二(er)次(ci)增長曲線”不難看出,環保產(chan)業正(zheng)站在尋求突破的“十(shi)字路口”。
因此(ci),在此(ci)次(ci)見面會上(shang),全國工商聯(lian)環(huan)(huan)境(jing)商會會長李其林(lin)在做(zuo)(zuo)環(huan)(huan)境(jing)產業的現狀(zhuang)分析時,做(zuo)(zuo)了(le)如上(shang)表述。
李其林介紹,當前環境產業面臨著“低毛利陷阱”,產(chan)業競爭格局(ju)有待重(zhong)(zhong)塑(su),需要重(zhong)(zhong)點關(guan)(guan)注產(chan)業與資本助力(li)的(de)關(guan)(guan)系。
“存量市場競爭愈加激烈,行業‘洗牌’的趨勢更加明顯(xian)。”李其林說。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zhu)意(yi)到(dao),隨著環保(bao)行業(ye)(ye)競爭(zheng)壓力(li)不(bu)斷(duan)加(jia)大,包括一些細分領(ling)域的龍頭企(qi)業(ye)(ye)在(zai)內,環保(bao)企(qi)業(ye)(ye)凈利潤下滑已(yi)經成(cheng)(cheng)為(wei)必須要面對的問題。一些原(yuan)本是“藍海(hai)”的領(ling)域也(ye)很快轉(zhuan)變成(cheng)(cheng)了(le)“紅海(hai)”。

環境企業家(jia)媒體見(jian)面會現(xian)場 每經記者 李彪 攝
去年底,2022中國環境企業50強榜單對外發布。和君咨詢副董事長李向群解讀該榜單時表示,通過對50強整體數據的分析發現,50強企業在行業內的分量越來越重,規模(資產、營收)越來越大,但與此同時,50強整(zheng)體盈(ying)利能力的提升也越來越難。
圍繞“低毛利陷阱”,李其林介紹,根據上市公司相關統計數據,相較于“十三五”時期毛利率的穩定水平,“十四五”期間環境產業平均毛利率持續下滑,2021年至2022年這一趨勢(shi)仍(reng)未好轉。毛(mao)利率(lv)下滑緣于(yu)受到宏觀經(jing)濟形勢(shi)下行(xing)及(ji)行(xing)業同質化競爭(zheng)影響,但也是(shi)行(xing)業競爭(zheng)力(li)減弱的(de)明顯標志。如何克(ke)服環境產(chan)業的(de)“低毛(mao)利陷阱”,提升競爭(zheng)力(li)和盈利能(neng)力(li),是(shi)環境產(chan)業面(mian)臨的(de)重要課題。
“‘低毛利陷阱’不是絕對值低,而是跟我們過去比。”李其林說,數據顯示“十二五”時期行業的毛利率水平較高,此后出現下滑,現在處于低位。比如環境監測檢測儀器領域,毛利率高的時候可以達到40%~50%,水務運營等也有30%~40%,但現在行業平均的毛利率已整體下降大約10個百分點。
值(zhi)得注意的是,環保行業(ye)并不具備追求高毛利(li)乃至(zhi)(zhi)暴(bao)利(li)的行業(ye)屬性,環境(jing)治(zhi)理甚至(zhi)(zhi)還帶有一(yi)些公(gong)益屬性,適度競爭之下降(jiang)低毛利(li)率可以(yi)降(jiang)低環境(jing)治(zhi)理成(cheng)本,也可以(yi)一(yi)定程度上倒逼環保行業(ye)自我升(sheng)級提升(sheng)。
對此,李(li)其林(lin)表示,行(xing)業加強競(jing)爭、降低(di)治污成本是件好事(shi),但(dan)如果毛利(li)率無序下降,進入(ru)無序競(jing)爭則不是好事(shi),比(bi)如出現低(di)于成本的情(qing)況(kuang),就沒有合理性。
李其林說:“年初以來,全國(guo)各地掀起搶抓經濟(ji)發展的(de)熱潮,一大批重大項目開始推進實(shi)施,作(zuo)為(wei)綠色新基建組成部(bu)分的(de)環境(jing)產業必定受益,這是環境(jing)產業再次增量擴容(rong)的(de)機會。”
李其林認(ren)為,在傳統環境(jing)(jing)業務趨(qu)于(yu)穩(wen)定(ding)發展的背景下,生態環境(jing)(jing)保護向著全過程減污降碳和清潔(jie)生產(chan)延(yan)伸(shen),這極大擴展了(le)環境(jing)(jing)產(chan)業的內涵。
從環境治理在市政、工業和農村的幾個領域來看,當前市政領域環境治理已逐步實現專業化、標準化,在局部區域需求以及提質增效方面還有待強化;但(dan)工業污染(ran)治理、農村(cun)環境治理領域(yu)市場空(kong)間尚未充(chong)分打開,同時面臨巨大的發展機遇(yu)和(he)挑戰,仍需重(zhong)點關注(zhu)。
針對農村環境治理,大禹生態環保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佳元以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為例進行了闡釋:根據相關部門的規劃要求,到2025年,東部地區、中西部城市近郊區等有基礎、有條件的地區,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約55%。現在統計設施覆蓋率應該在37%左右,表明未來空(kong)間(jian)和(he)增長需求非常大。
此外,在新業務探索方面,“環保+新能源”“環保+低碳節能”“環保+新材料”“環保+資源化”已經成為40多家環境上市公(gong)司的選擇。李其林介紹,部(bu)分公(gong)司市值和業績(ji)由此也得到了明顯(xian)改善。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李彪(biao)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mei)日經濟(ji)新聞》報社授權(quan),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xi)望(wang)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de)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ri)經濟(ji)新聞(wen)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