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12-12 16:06:06
近期,多家銀行(xing)理(li)(li)(li)財(cai)子公(gong)司(si)紛紛宣布(bu)階段性下調旗下部(bu)分理(li)(li)(li)財(cai)產(chan)品的費(fei)率。有部(bu)分產(chan)品固定投資管(guan)理(li)(li)(li)費(fei)直接被降(jiang)至0。除了調降(jiang)各(ge)項費(fei)率,也有部(bu)分銀行(xing)理(li)(li)(li)財(cai)子公(gong)司(si)自購旗下理(li)(li)(li)財(cai)產(chan)品,提(ti)升投資者(zhe)信心。
每(mei)經(jing)記(ji)者|趙景致 每(mei)經(jing)編輯|馬子卿(qing)
近期,多家銀行理(li)(li)財(cai)子公司(si),如興銀理(li)(li)財(cai)、招銀理(li)(li)財(cai)等(deng),紛(fen)(fen)紛(fen)(fen)宣布階段性(xing)下調(diao)旗下部分理(li)(li)財(cai)產品(pin)的費率。下調(diao)后,部分產品(pin)的銷售(shou)服務費可低(di)至0.01%,也(ye)有部分產品(pin)固定投資管理(li)(li)費直接被降至0。
降(jiang)費(fei)可以提升(sheng)產(chan)品收(shou)益率,增(zeng)(zeng)加(jia)產(chan)品的(de)競爭(zheng)力,增(zeng)(zeng)加(jia)客戶黏性(xing)。光大銀行金(jin)融市場部(bu)宏觀(guan)研究(jiu)員周茂華(hua)指出,歲末(mo)年初,由于年終獎等發(fa)放,居(ju)民理財暫時“閑置”資金(jin)相對多,各家機(ji)構競爭(zheng)較(jiao)為(wei)激烈(lie)。
除了降費外,近期多家銀行和理財子公司還開啟了“自購”,提升投資者信心。此外,銀行理財新發產品方(fang)面(mian),目前已(yi)連續10個月同比增長,但近期(qi)銀行理財產品的提前終(zhong)止(zhi)現象也變得頻繁。
臨近歲末,銀行和理財子公司再次啟動降費率優惠活動。如12月11日,興銀理財發布多則關于理財產品實施階段性費率優惠的公告,對部分現金管理類、固定收益類產品進行費率優惠,主要涉及銷售服務費、投資管理費等。所涉及的理財產品投資管理費多由0.3%降至0.01%。銷售服務費方面,則多由0.3%下降至0.1%以下。
據悉(xi),投資者購買理財產品(pin)有(you)認購費(fei)(fei)/申購費(fei)(fei)、贖回費(fei)(fei)、投資管(guan)理費(fei)(fei)、銷售服務費(fei)(fei)、產品(pin)托管(guan)費(fei)(fei)、超額(e)業績報酬等多項費(fei)(fei)用,降費(fei)(fei)可以(yi)提升產品(pin)收(shou)益率,增(zeng)加(jia)產品(pin)的競(jing)爭(zheng)力,增(zeng)加(jia)客戶(hu)黏性。
除了興銀理財外,招銀理財、信銀理財等理財子也紛紛對理財產品費率給予階段性費率優惠。如招銀理財對(dui)某(mou)現金管理(li)類理(li)財(cai)計劃(hua)的固定投(tou)資(zi)管理(li)費(fei)進行(xing)優(you)惠,費(fei)率(lv)由0.2%降至(zhi)(zhi)(zhi)0,優(you)惠時(shi)間為今年(nian)12月13日(ri)(ri)至(zhi)(zhi)(zhi)12月20日(ri)(ri)。某(mou)固定收(shou)益類理(li)財(cai)計劃(hua)的固定投(tou)資(zi)管理(li)費(fei)則由0.15%降至(zhi)(zhi)(zhi)0,優(you)惠時(shi)段為本月13日(ri)(ri)至(zhi)(zhi)(zhi)明年(nian)6月13日(ri)(ri)。
信銀理財宣(xuan)布(bu),從12月14日起,對某固收(shou)穩利理(li)財產品的固定(ding)管理(li)費由0.3%/年調(diao)整至0.15%每年,優惠截止日另行通知(zhi)。
周茂華指出,近年來,受宏觀經濟和市場波動影響,理財產品凈值波動整體有所增大,收益率有所下降,理財業務銷售增長乏力。部分機構通過合理降低費率,讓利消費者,提振理財產品銷售,尤其是歲末年初,由于年終獎等發放,居民理財暫時“閑置”資金相對多,各家機構競爭較為激烈。
目前降(jiang)費多涉(she)及固(gu)收(shou)(shou)類(lei)和(he)(he)現金管理類(lei)產(chan)品(pin),“主要是固(gu)收(shou)(shou)類(lei)和(he)(he)現金管理類(lei)產(chan)品(pin)占據絕(jue)對份額,尤其是近年來(lai)金融市場波動較大,導致(zhi)銀行(xing)資產(chan)配置更青睞(lai)固(gu)收(shou)(shou)類(lei)產(chan)品(pin)。”周茂華(hua)指(zhi)出。

也有分析認為,降費率僅是理財子公司短期內規模擴張的有效競爭手段之一。從長遠(yuan)來(lai)看,僅靠降費率難以留(liu)住投(tou)資(zi)者(zhe),隨著市場(chang)競爭(zheng)的加(jia)劇(ju)和客(ke)戶需求變化,銀行(xing)理財子公司還應該采(cai)取研發創新產(chan)品、提(ti)高服務質量、加(jia)強品牌營(ying)銷等(deng)措(cuo)施來(lai)吸引客(ke)戶、提(ti)升(sheng)競爭(zheng)力。
除了調降各項費率,也有部分銀行理財子公司自購旗下理財產品,提升投資者信心。12月1日,招銀理財稱以自(zi)有資(zi)金1000萬投資(zi)旗下股票型理財產品,不過并未披露具體產品名稱和“自(zi)購”時間。
而在招銀理財之前,興銀理財表示,為提振市場和客戶(hu)信(xin)心計(ji)劃運用自有資金投資旗下理財產(chan)(chan)品(pin),不超過該產(chan)(chan)品(pin)凈資產(chan)(chan)10%,最(zui)高投資3000萬元(yuan),最(zui)終以產(chan)(chan)品(pin)募集(ji)量為準。據悉(xi),該款產(chan)(chan)品(pin)為混合類理財產(chan)(chan)品(pin)。值(zhi)得注(zhu)意的是,除了自購表明決心以外,該產(chan)(chan)品(pin)也提出“破凈不收(shou)管理費(fei)”的收(shou)費(fei)模式。
此外,渤銀理財近日也公告稱,本(ben)著與廣(guang)大投資者風險(xian)共擔(dan)、利(li)益(yi)共享(xiang)的原則,已投入自有資金3億元(yuan)用于申購(gou)發(fa)行的旗下理財(cai)產(chan)品。
值得注意的是,理(li)(li)(li)(li)(li)財(cai)(cai)公司(si)自(zi)購最早(zao)開始(shi)于2022年3月。彼時,在理(li)(li)(li)(li)(li)財(cai)(cai)產品(pin)“破凈”浪潮之(zhi)下,光大理(li)(li)(li)(li)(li)財(cai)(cai)、南銀(yin)理(li)(li)(li)(li)(li)財(cai)(cai)、中(zhong)郵(you)理(li)(li)(li)(li)(li)財(cai)(cai)、興銀(yin)理(li)(li)(li)(li)(li)財(cai)(cai)、招銀(yin)理(li)(li)(li)(li)(li)財(cai)(cai)在內的多家理(li)(li)(li)(li)(li)財(cai)(cai)公司(si)宣布“自(zi)掏腰包”購買(mai)旗下理(li)(li)(li)(li)(li)財(cai)(cai)產品(pin)。
周茂華認為,自購旗下理財產品,主要是近年來由于宏觀經濟與市場波動,導致部分理財產品凈值出現過度下跌情況。“部分理財公司拿出自有資金申購旗下產品,一方面,理財公司認為相關理財產品估值明顯偏離基本面、被‘低估’,并看好產品未來估值修復;另一方面,理財公司自購產(chan)品有助(zhu)于提振消費者信心。”
銀行理財凈值化后,曾于去年3月份和11月份經歷了兩次較大的波動。今年隨著債市回暖,銀行理財整體收益率表現較為良好。據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發布的《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半年報告(2023年上)》,今年上半年各月度,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為3.39%,顯著高于2022年各月度2.09%的平均收益率。

在存續規模方面,據中信證券測算,11月末銀行理財產品存續規模約27.43萬億元,較10月末提升約0.4萬億元,理財產品存續規模大幅提升。
不(bu)過招商證(zheng)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廖志明表(biao)示,受理財沖存款(kuan)影(ying)響,12月理財規模(mo)(mo)或下降(jiang),預計(ji)2023年(nian)末理財規模(mo)(mo)26.8萬億左右,低于年(nian)初(chu)規模(mo)(mo)。而(er)在2024年(nian),由(you)于存款(kuan)利(li)率(lv)走低,理財規模(mo)(mo)有(you)望穩健增長。

從新發行產品數量來看,中信證券分析師表示,今年11月份共新發2952只產品,產品發行量環比增加650只,同比增加650只,已是連續10個月同比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shi),新發行(xing)(xing)產(chan)品(pin)數量連續增加的同時(shi),近(jin)期銀(yin)行(xing)(xing)理(li)財產(chan)品(pin)的提(ti)(ti)前終止現象也變(bian)得頻繁,部分銀(yin)行(xing)(xing)理(li)財子(zi)公司發布公告(gao),表示(shi)旗(qi)下理(li)財產(chan)品(pin)提(ti)(ti)前終止。如(ru)華夏理(li)財公告(gao)表示(shi),根據市場及(ji)投資(zi)運作情(qing)況,為最大程度保障投資(zi)者利益,經(jing)審慎評估,將于2023年12月18日(ri)提(ti)(ti)前終止龍盈ESG固定收(shou)益類9號一年定開理(li)財產(chan)品(pin)。
普益標準指出,當前,理財產品提前終止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預期后續存在不可控市場因素,提前終止產品對投資者更有利;二是由于投資業績不及預期等原因,觸發了提前終止條款;三是產(chan)品(pin)規模(mo)大幅下降(jiang)以至于(yu)難(nan)以支撐(cheng)產(chan)品(pin)運作成本,出(chu)于(yu)保(bao)護投資者考量,選擇提前終止。

普益標準(zhun)認為(wei),凈值化時代,產品提前終(zhong)止可(ke)能并不會成為(wei)偶然事件,未(wei)來,隨著市場行情的(de)波動,投(tou)資者(zhe)的(de)投(tou)資策略(lve)會更(geng)加(jia)靈活調整,考慮(lv)到客戶訴求、經營成本和(he)投(tou)資收益等(deng)方面,規模過小、波動加(jia)劇以(yi)及(ji)業績表現不佳的(de)產品被提前終(zhong)止可(ke)能更(geng)為(wei)普遍。
周茂華表示,理財產品受宏觀經濟、市場及突發事件沖擊而導致業績變化情況屬于正常現象,尤其是近幾年全球經濟環境復雜,金融市場波動劇烈,少數理財產品提前終止屬于正常現象。
“目(mu)前,被提前終止(zhi)的(de)產品(pin)占(zhan)比較少。機構根據宏觀環境變化(hua),靈活(huo)調整產品(pin),更好(hao)保護投資者,這是機構成(cheng)熟的(de)表現,有助于提升投資者信任度。”周茂(mao)華指(zhi)出(chu)。
封面圖片(pian)來源:視覺中國-VCG211274685156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re)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suo)取稿酬(chou)。如(ru)您不希望作品(pin)出現在本站(zhan),可聯系(xi)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pin)。
歡迎關注(zhu)每(mei)日經(jing)濟新(xin)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