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wen) 2024-09-12 18:23:15
每經編輯|王月龍
9月8日,商務部等三部門公布了在醫療領域開展擴大開放試點的通知。在獨資醫院領域,擬(ni)允許在北京、天津(jin)、上海等9地設立外商獨(du)資(zi)醫院。
“外資醫院”在(zai)國內并非新鮮事物,外資辦醫歷經十(shi)年,已在(zai)中(zhong)國打開(kai)了一個(ge)近200億元的市場,紅星資本(ben)局采訪發現,如今(jin),其中(zhong)多數“外資背(bei)景”已淡化(hua)。
此次類似政策的重申,“外商獨資”被重點提及。業內人士認為,此次會帶來一些良性競爭,促進醫療技術水平升級換代,同時也期待會帶來醫療領域的更多創新。

預約制、首診負責制,還規定問診時間
外資醫院很“舒適”,但不便宜
央視新聞記者在上海一家外商投資的婦兒醫院看到,前來就診的患者會有醫院的工作人員全程陪同就診,醫生會與每一位患者進行不低于半小時的看診和溝通。由于這里采取的是主診醫生負責制,患者還可以通過添加主診醫生的微信進行溝通。

患兒家屬(shu) 葛女士:跟普通兒童醫院的不同在于,它都是醫生預約制,小朋(peng)友不(bu)舒(shu)服(fu)之后,打(da)電話預約(yue)一個(ge)醫生,到了就可以直(zhi)接就診。
在費用方面,以這家外資醫院的兒科門診呼吸類疾病來說,患者(zhe)初診費用(yong)為800元,復診為500元。如果購買了商業保險會有不同程度的報銷,價格相對于公立醫院的三四百元的特需門診號略高一些。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xian),現(xian)有的外資醫療機構(gou)共(gong)同(tong)的特點,主(zhu)要包(bao)括:
營造(zao)更溫馨(xin)舒適的就醫環境、加強服務細節的打造(zao)。
就醫流程一般采用國際較為流行的模式,包括預約制、首診負責、規定(ding)不少于一定(ding)時長的(de)問診時間等。
自費(fei)或者商業保險報銷的(de)(de)方(fang)式(shi),基本高于(yu)公立醫院的(de)(de)特需診費(fei),個別診所價格昂貴。
而北京的這家外商投資的綜合性醫療機構,不僅具備上述這些特點,他們的優勢是,醫生來自北京很多大醫院的知名專家。記者在這里看到不少病情較重的患者,他們(men)很多是在(zai)公立醫院掛不上(shang)專家號,或者手術需要排期比較久的病(bing)人。
北京某外資醫療(liao)機構(gou)負責人 張敬(jing):大致(zhi)上(shang)分為兩類主要人群,一(yi)類是有(you)商業保險(xian)直付的人群,一(yi)類是自費的客戶。

有醫務人員感嘆“狼來了”
專家:對內資醫院形成倒逼壓力
據紅星新聞,關于外商獨資醫院的討論并非“突然才有”,早在2014年,原國家衛生計(ji)生委、商務部聯合發(fa)布《關(guan)于(yu)開展設立外資獨(du)(du)資醫(yi)院(yuan)試點(dian)工作的(de)通(tong)(tong)知》,允許境(jing)外投資者通(tong)(tong)過(guo)新設或并(bing)購的(de)方式在北(bei)京、天津、上海、江蘇、福(fu)建、廣東、海南(nan)設立外資獨(du)(du)資醫(yi)院(yuan)。
2015年(nian),政策(ce)出現轉變。同年(nian)3月13日(ri),國家發改(gai)委(wei)和商務部修訂并發布(bu)了《外商投資(zi)產業指導目錄》,將醫(yi)療(liao)機(ji)構列入限(xian)制類。2017年(nian),國務院進一步(bu)明確,醫(yi)療(liao)機(ji)構的參與形式僅限(xian)于合(he)資(zi)或合(he)作。
羊城晚報記者8日從商務部獲悉,近日,商務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藥監局發布關于在醫療領域開展擴大開放試點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擬允許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蘇州、福州、廣州、深圳和海南全島設立外商獨資醫院(中醫類除外,不含并購公立醫院)。設立外商獨資醫院的具體條件、要求和程序等將另行通知。
這條消息一經發布,在社會上迅速引起很大反響。民眾普遍為此感到高興,看病多了一個去處,將讓患者或直接或間接受益,至少可以(yi)分流出(chu)一部分患者,從而減輕大(da)醫院的擁擠(ji)程(cheng)度(du)。此外,有些患者需要出國看病,如今國外醫療送上門,對于這部分患者更是重大利好。
醫務人員的心情則要復雜得多。有醫務人員發文感嘆,這回真的“狼來了”。若外商獨資醫院大量進入,國內醫療市場的競爭將更為激烈。尤其是,當前部分大醫院開設有國際部,主要為外籍人員提供診療服務,或為國內患者辦理跨國醫療事宜。這部分業務面臨的挑戰更大,需要重新調整和布局。此外,公立醫院特需(xu)服(fu)務(wu)占用公共資源現(xian)象(xiang)一直飽受詬病(bing),這部分(fen)業務(wu)可借(jie)機(ji)壓縮(suo)精簡。
據央(yang)視新聞,對(dui)于醫療(liao)業(ye)內(nei)人士們來說,外(wai)資入局,他們的(de)心情要復(fu)雜得(de)多。如果(guo)外(wai)商(shang)獨資醫院(yuan)大量進(jin)入,國內(nei)醫療(liao)市場的(de)競爭將更為激烈。
北京大學全(quan)球健康(kang)發(fa)展(zhan)研究院(yuan)院(yuan)長 劉國恩:它會加強我們中國醫院的良性競爭。我們目前的醫院的這個相互之間的競爭,是醫院與醫院之間的競爭、國有醫院和民營醫院的競爭,但還沒有直接跟國際頂尖醫院進行對標的競爭。我們的技術可能不一定比發達國家的差多遠,但是我們在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意識上,可能還與他們有相當的距離,形成一個巨大的倒逼壓力。
編輯|王月龍 杜(du)波?
校對|段煉
每日經濟新(xin)聞(wen)綜(zong)合自央視新(xin)聞(wen)、央視財經、紅星新(xin)聞(wen)、羊(yang)城晚報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jing)《每日經(jing)濟新(xin)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zhe)必(bi)究。
讀者熱(re)線(xian):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gao)酬(chou)。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ke)聯系我們(men)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huan)迎關注每日經(jing)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