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3-01 14:17:51
每(mei)經編輯|畢陸名
3月1日,#211文科(ke)男碩士吐槽招聘會均薪5500引(yin)爭議#一詞(ci)登上(shang)新浪微博熱搜,引(yin)發網友熱議。

據新聞晨報“021視頻”官方微博3月1日報道,近日,上海舉行多場面對高校畢業生的線下招聘會,某博主在參加完招聘會后,發布視頻吐槽招聘會平均薪資5500元,該視頻收到了網友不同觀點的討論,有網友認為“蝦米”眼高手低,也有網友為他加油打氣。他告訴@021視頻,自己是一名211大學文科碩士,今年6月即將畢業,現場文科崗位少,給的薪資不符合預期,當天準備了5份簡歷,最后一份都沒發出去。

圖片來源:“021視頻”截圖
針對該博(bo)(bo)主(zhu)的吐(tu)槽,微博(bo)(bo)網(wang)友吵翻了。有網(wang)友留言,“有學歷,不(bu)代表是人才吧”,也有網(wang)友稱,“首先這是上海,碩士5500元?”

據上海法治報此前報道,上周六(2月25日),“2023年上海市春季促進就業專項行動大型招聘會暨長三角地區高校畢業生擇業對接會”在上海世貿商城舉行。記者從市人社局獲悉,本次招聘會是2020年以來本市舉辦的最大規模的線下招聘會,預告一經發布便吸引了1200余家招聘單位報名參加,最終有千家企業經挑選后入場招聘,現場總計提供招聘崗位超過2.5萬個,其中提供面向高校畢業生的“雛鷹起飛”崗位超過1.5萬個,月薪過萬崗位超過3200個。
2023屆高校畢(bi)業(ye)生(sheng)總規(gui)模預計達1158萬(wan)人,總量再創新高,就業(ye)壓力只增(zeng)不減。秋(qiu)招(zhao)已然落(luo)幕,春招(zhao)已啟動,“薪(xin)資高低、待遇多少”成(cheng)為不少高校畢(bi)業(ye)生(sheng)議論乃至權(quan)衡、糾結的話(hua)題。
中國(guo)青年報(bao)曾面(mian)向全國(guo)各大(da)地區大(da)學回收的(de)(de)2700份調查問(wen)卷得(de)出(chu)的(de)(de)數據,超過(guo)20%的(de)(de)大(da)學生認(ren)為自己畢業后月(yue)薪可以(yi)過(guo)萬。然而,現實與理想之間存(cun)在比較大(da)的(de)(de)差距(ju)。
據界面新聞2月27日報道,根據麥可思曾對大學畢業生的收入分布分析顯示,2021屆本科畢業生的平均薪資為5833元,為近10年中最高水平。

然而,即便是一些人們普遍認為的“高薪行業”,應屆畢業生也很難做到“一步破萬”。2021屆本科生從業平均收入較高的行業,包括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6781元),電子電氣設備制造業(含計算機、通信、家電等,6508元),運輸業(6351元),金融業(6100元),平均月薪均在6000~7000元。
在(zai)高薪行業(ye)(ye)(ye),大學(xue)生的漲薪空間(jian)較為(wei)樂觀(guan),但行業(ye)(ye)(ye)僅能涵蓋少量(liang)職場人。在(zai)畢業(ye)(ye)(ye)三年后(2018屆(jie)),畢業(ye)(ye)(ye)生平(ping)均(jun)薪資(zi)破萬的行業(ye)(ye)(ye)是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shu)服務業(ye)(ye)(ye),為(wei)10691元(yuan)。
麥可思研究認為,大學生平均工資水平受行業發展、勞動力供求關系,以及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等多重因素影響。就業藍皮書數據顯示,在一線城市就業的本科生(2021屆)畢業初期月收入為7332元;工作三年后(2018屆)的平均薪資可達到11281元。
“58同城黑板報”微信公眾號2月2日消息,根據58同城、趕集直招調查顯示,全國招聘需求量排名前25的城市中,招聘企業平均月薪為8203.56元,與去年持平;上海平均月薪最高,達到10605元;深圳為9903元、廣州為9266元。

圖源:“58同城黑板報”微信公眾號
“58同(tong)城(cheng)黑板報(bao)”微信(xin)公眾號2月1日(ri)消息(xi),新年伊始,58同(tong)城(cheng)、趕集直招發(fa)布了《2023年返城(cheng)就業(ye)調查報(bao)告》。報(bao)告顯示(shi),目前受(shou)訪者從事行(xing)業(ye)最(zui)多的(de)(de)為計算機/互聯網/通信(xin),占比達10.1%,同(tong)時該行(xing)業(ye)平均工(gong)(gong)資(zi)領先于(yu)其他行(xing)業(ye),為9039.3元;另外,在春節后(hou)的(de)(de)跳槽高(gao)峰(feng)期,銷售、普工(gong)(gong)/技工(gong)(gong)及(ji)本地服務人員(yuan)準備(bei)換工(gong)(gong)作的(de)(de)比例(li)最(zui)高(gao),達35%及(ji)以上;物流/倉儲行(xing)業(ye)的(de)(de)期望(wang)薪資(zi)最(zui)高(gao)。
據光明日報2月1日報道,北京理工大學就業指導中心主任林驥佳表示,“毫無疑問,薪資并不是衡量就業質量的唯一條件。相對于薪資,我個人更看重工作本身是不是有意義,我喜不喜歡、能否勝任?這些涉及興趣、能力、價值觀與工作的契合度。”林驥佳還認為,“找工作時糾結于薪資是正常的,但不要只糾結在眼前的薪資上,因為它是動態變化的。‘風物長宜放眼量’,應該更關注長遠的發展,關注個人能力的發揮,關注我們能為社會做什么,而不僅僅是‘能賺多少錢’。”
北京(jing)師(shi)范大學教授、博(bo)士(shi)生導師(shi)王建民認(ren)為(wei),就業(ye)的(de)(de)“高質(zhi)量”,包(bao)括求職(zhi)(zhi)人(ren)(ren)(ren)數(shu)(shu)與(yu)職(zhi)(zhi)位(wei)需(xu)求數(shu)(shu)量相(xiang)協調、就業(ye)人(ren)(ren)(ren)員(yuan)的(de)(de)崗位(wei)勝任力(li)匹(pi)配度較高、個(ge)人(ren)(ren)(ren)對福利(li)待遇的(de)(de)滿意度與(yu)用(yong)人(ren)(ren)(ren)單位(wei)的(de)(de)人(ren)(ren)(ren)工成(cheng)本在合(he)理區間等因(yin)素。“對求職(zhi)(zhi)者(zhe)而(er)(er)言,最重要(yao)的(de)(de)是考慮自己能(neng)夠為(wei)用(yong)人(ren)(ren)(ren)單位(wei)貢獻什么、貢獻多(duo)少。有(you)(you)貢獻,貢獻大,一(yi)般而(er)(er)言會(hui)獲得高薪(xin)(xin)資。脫離(li)貢獻一(yi)味(wei)追求高薪(xin)(xin),既不現(xian)實(shi),也不可能(neng),勢必會(hui)失去為(wei)社會(hui)創造(zao)價值和實(shi)現(xian)自我價值的(de)(de)機(ji)會(hui)。學有(you)(you)所用(yong),用(yong)有(you)(you)所學,所學知識、技能(neng)和能(neng)力(li)在經(jing)濟社會(hui)活動中(zhong)發揮生產要(yao)素的(de)(de)作(zuo)用(yong),創造(zao)出(chu)社會(hui)價值,進而(er)(er)實(shi)現(xian)個(ge)人(ren)(ren)(ren)的(de)(de)價值,這才是真正的(de)(de)高質(zhi)量就業(ye)。”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新聞晨報“021視頻”、上海法治報、光明日報、界面新聞、中國青年報、“58同城黑板(ban)報(bao)”微信(xin)公眾號
封面圖片來源:資料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bao)社(she)授(shou)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zhe)必究。
讀者(zhe)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xing):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suo)取稿酬。如您不希(xi)望(wang)作(zuo)(zuo)品出現在(zai)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che)下您的作(zuo)(zuo)品。
歡迎關注每(mei)日經濟(ji)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