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8-31 21:42:07
每經(jing)記者|李蕾 每經(jing)編輯|肖(xiao)芮冬
《每日(ri)經濟新(xin)聞》記(ji)者(zhe)獲悉,近(jin)日(ri),晨(chen)星(Morningstar)編制的(de)一項數據顯示,得(de)益于新(xin)基(ji)金快速發行,當前(qian)美國市場ETF數量已突破4300只(zhi),首次超(chao)過個股數量,后者(zhe)目前(qian)約為4200只(zhi)。
根據(ju)美國投(tou)資公司協會(以下簡稱(cheng)ICI)的數(shu)據(ju),ETF在(zai)整個(ge)投(tou)資工具(ju)體(ti)系中所占比(bi)例,已從10年前的9%提(ti)升(sheng)至如今的25%左右。
不過(guo),一(yi)些影響也隨之而來(lai)。隨著ETF市場變(bian)得(de)日益(yi)飽和(he)且(qie)復雜,數以千計的(de)基金(jin)采(cai)用近乎相(xiang)同的(de)投資策略,代碼(ma)名稱(cheng)也頗為相(xiang)似。其中,不少基金(jin)未能(neng)獲得(de)市場關注(zhu),最終被迫清盤。
有(you)業內人士對此指出(chu),選(xuan)擇(ze)多本是(shi)好事(shi),可一旦演(yan)變(bian)成負擔(dan),性質就變(bian)了。“過(guo)多選(xuan)擇(ze)會陷入一種(zhong)悖論,投資(zi)者(zhe)非但不(bu)會覺得掌控全(quan)局(ju),反而會無所適從(cong)。”
6月創單月新增數量紀錄 ETF重要程度顯著提升
近期,美股(gu)市(shi)場迎來一個歷史性時刻。
根據晨星(Morningstar)公布的數據,當前美國(guo)市場ETF數量(liang)已突破4300只,而上(shang)市公司的數量(liang)不(bu)過4200家左(zuo)右。也就是說,美國(guo)市場上(shang)市ETF的數量(liang)首次超過個股(gu)數量(liang),創下新紀錄(lu)。
來自彭博情報(Bloomberg Intelligence)的(de)數(shu)據(ju)也(ye)顯示,2025年上半年,美國新上市的(de)ETF數(shu)量為469只(zhi),較2024年同期(qi)增長近50%,較過去5年平均水平高出約140%。僅(jin)6月一個月,就有108只(zhi)新ETF入市,創下單月新增數(shu)量的(de)歷史峰值。
據(ju)ICI數據(ju),ETF在整(zheng)個投資(zi)工具(ju)體系中所占比例(li)已從10年前的9%攀升至如今的約25%,重要(yao)程度(du)顯著提升。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zhe)注意(yi)到,2025年7月,美國已上市ETF的資產規模增(zeng)長2635.8億美元(yuan),總規模達(da)到11.76萬億美元(yuan)。過去12個月內,美國ETF資產規模增(zeng)加(jia)2.27萬億美元(yuan),增(zeng)幅達(da)到可觀的23.9%。
這一(yi)(yi)現象(xiang)也引起美(mei)國老牌(pai)財經雜志《巴(ba)倫周(zhou)刊》(BARRON'S)的(de)(de)注意。在近期的(de)(de)一(yi)(yi)則報(bao)道中,《巴(ba)倫周(zhou)刊》將美(mei)國ETF的(de)(de)發展稱為“寒武紀式爆發”,并指(zhi)出2024年基(ji)金(jin)(jin)公(gong)司共推出700多只ETF,目前(qian)紐約(yue)證(zheng)券交(jiao)易所(NYSE)掛牌(pai)的(de)(de)ETF已超4000只。剔除(chu)貨幣市場(chang)基(ji)金(jin)(jin)后,ETF在長(chang)期基(ji)金(jin)(jin)的(de)(de)投資(zi)資(zi)金(jin)(jin)中最(zui)新占比已達三分之一(yi)(yi)。
此外,作為(wei)一種創新產(chan)品,ETF正在(zai)逐步取代傳統投資品種。
近年(nian)來,隨著新ETF不斷推出,共同基(ji)金(jin)(jin)、封閉(bi)式基(ji)金(jin)(jin)及單(dan)位投(tou)資(zi)信托(tuo)的數量持(chi)續減少,使得(de)整(zheng)體投(tou)資(zi)品(pin)種總數穩(wen)定在1.6萬只左(zuo)右。流入(ru)ETF的部分資(zi)金(jin)(jin)來自傳統開(kai)放式共同基(ji)金(jin)(jin),過去(qu)兩年(nian)這(zhe)類(lei)基(ji)金(jin)(jin)因(yin)資(zi)金(jin)(jin)流出累(lei)計損失1.2萬億美元(yuan)。
在(zai)新發行的(de)ETF中,絕大多(duo)數采用主(zhu)動管理(li)策略。另外,發行方還推出了貨幣市場(chang)ETF、加密貨幣ETF等品類,使得如(ru)今的(de)ETF幾乎(hu)涵蓋所有領域(yu)。但面對數量龐大、應有盡有的(de)ETF,投資(zi)者卻陷入(ru)了“選擇困難癥”。
過多選擇會陷入一種悖論 投資者反而會難以適從
眾所周知,ETF是一(yi)種(zhong)跟蹤(zong)“標的指(zhi)數(shu)”變(bian)化,且在(zai)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基金。基金資產為(wei)一(yi)攬子股票(piao)(piao)組(zu)合,組(zu)合中的股票(piao)(piao)種(zhong)類(lei)與某一(yi)特定指(zhi)數(shu)包(bao)含的成分(fen)(fen)股票(piao)(piao)相同,股票(piao)(piao)數(shu)量(liang)比例與該指(zhi)數(shu)的成分(fen)(fen)股構成比例一(yi)致(zhi)。
投資者買ETF,是(shi)為了(le)一(yi)次(ci)性(xing)買到一(yi)攬子股票,不(bu)僅方便快捷,并且省(sheng)心(xin),品類豐(feng)富也為投資者降(jiang)低了(le)成(cheng)本與(yu)稅(shui)率。
不過(guo)現在的情況(kuang)是,美(mei)國上市ETF數量已(yi)經超過(guo)個股(gu),對投資者來說(shuo),挑選ETF反(fan)倒成(cheng)了一項大工程,逐頁篩選海(hai)量ETF可(ke)能(neng)是一項艱巨(ju)的任(ren)務。
注冊理財規(gui)劃師、Bone Fide Wealth創始人兼總裁(cai)道(dao)格拉斯·博恩帕思(Douglas Boneparth)在接受媒(mei)體采(cai)訪中表示(shi),選擇多本是好事,但一旦(dan)多到成為負擔(dan),性質就變了。
據(ju)了解,Bone Fide Wealth位于(yu)紐約,管理著(zhu)約1.15億美(mei)元資產。
“過多選擇(ze)會陷(xian)入一種悖論(lun),投資者(zhe)非但不(bu)會覺得掌控全局,反(fan)而會無所適從。”道格拉斯·博恩帕思指出。在他看來,ETF數量過剩導致“如今(jin)任何(he)領(ling)域(yu)都有(you)對(dui)應(ying)的ETF”,這(zhe)種情況(kuang)也讓許多人意識到自己需要外部(bu)幫助。
來自第三(san)方研究機構Cerulli的數據顯示(shi),自主(zhu)決策(ce)型投(tou)資(zi)者(zhe)(即自行選擇投(tou)資(zi)標的的投(tou)資(zi)者(zhe))占比已從2009年的41%降至2024年的25%,越來越多投(tou)資(zi)者(zhe)開(kai)始(shi)轉(zhuan)向求(qiu)助外部投(tou)資(zi)顧問。
“人們開(kai)始(shi)尋求(qiu)專(zhuan)業建議,因為他們甚至不知道該從何(he)處入手。”Cerulli公司的高級總監(jian)斯科(ke)特(te)·史密(mi)斯(Scott Smith)表示。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zhe)注(zhu)意到,還有投資者(zhe)在接受媒體采訪(fang)中指(zhi)出(chu),由此(ci)帶來的壓力(li)很大,“因為ETF數量如此(ci)之多(duo),不(bu)(bu)得不(bu)(bu)嚴重依賴每日查看市場信息(xi)來跟上節(jie)奏(zou),一天都不(bu)(bu)能(neng)松(song)懈。萬一有新基金推出(chu)且表(biao)現更(geng)出(chu)色呢(ni)?”
在部分業內人士看來,ETF數(shu)量過剩意味(wei)著行業在某些(xie)主(zhu)題上已“用力過猛”。例如(ru),目前聚焦比(bi)特幣的ETF已有(you)近70只,且其(qi)中(zhong)約(yue)三分之一是2025年才(cai)發行。
除(chu)此(ci)之外,這種局面也(ye)加(jia)劇了基金(jin)發(fa)行方(fang)之間(jian)的(de)競爭。為(wei)實現差異(yi)化競爭并合理化更高費率,各家機構紛(fen)紛(fen)推出風險更高的(de)基金(jin)產(chan)(chan)品,例如單(dan)只股(gu)票ETF、杠桿(gan)ETF與(yu)反向ETF。有業內(nei)人士指出,普通(tong)投資者(zhe)或許無法完全理解這類產(chan)(chan)品的(de)風險。
正因如此,ETF市(shi)場已變(bian)得日(ri)益飽和(he)且復(fu)雜——數以千計的基金(jin)采(cai)用近(jin)乎相同的投資策略,代碼名(ming)稱(cheng)也頗為相似,其中許多基金(jin)未能獲得市(shi)場關注,最終(zhong)被迫清盤。
不過,晨(chen)星(Morningstar)客戶解決方案部門(men)負責人(ren)本·約翰遜(Ben Johnson)也提(ti)出(chu)了(le)不同看(kan)法。他表示(shi),盡管選擇過載(zai)充斥(chi)在人(ren)們生活的(de)(de)方方面(mian)面(mian),從雜貨(huo)(huo)店的(de)(de)貨(huo)(huo)架到不斷激增的(de)(de)ETF品類,并且行業創新(xin)進一步催生了(le)“產品泛濫”,但(dan)從長遠來看(kan),只(zhi)有具備持久吸引力的(de)(de)基金(jin)才能存續(xu)下去。
“就像嘗(chang)試Crystal Pepsi(編者注(zhu):指(zhi)百(bai)事可樂在1992年(nian)推出一款(kuan)名為‘水(shui)晶百(bai)事’的(de)透明可樂),消費者只嘗(chang)一次或許覺得新鮮,甚至有點新奇,但它最(zui)終還是從商(shang)店貨架(jia)上消失了(le)。”他(ta)舉例說道。
封面(mian)圖(tu)片來源:視(shi)覺(jue)中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ri)經濟新聞》報(bao)社授權(quan),嚴(yan)禁轉載(zai)或鏡像,違者(zhe)必究。
讀者熱(re)線(xian):4008890008
特別提(ti)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chu)現在(zai)本站,可聯系我們要(yao)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ji)新(xin)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