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ji)新聞 2025-11-18 23:29:10
每經編輯|段煉
近(jin)年來,越來越多的(de)港人選擇在大灣區長期居住,從(cong)“北(bei)上(shang)(shang)消費”升(sheng)級為“北(bei)上(shang)(shang)生活”“北(bei)上(shang)(shang)養老”,進而催生了信貸(dai)、社保、醫(yi)保等全方位的(de)跨境服務需求。
“北上買社保、醫保”也成為社交平臺上的新熱點。小紅書平臺一則近期仍在持續更新的“港人北上買社保攻略”貼文里,一位香港網友自稱目前在港工作,決定以后退休回深圳養老,已(yi)經(jing)以深圳(zhen)靈活就業(ye)形式申請深圳(zhen)社(she)保,每(mei)月支付費(fei)用1000元。

這(zhe)位網友同時建議,(香港人)若在內地有(you)養老需求就“供社保(bao)”,只(zhi)想看病方(fang)便就“買醫(yi)保(bao)”。

“每月交898元,
20年后退休,領4年就能回本”
據第一財經報(bao)道(dao),在各大社(she)交平(ping)臺(tai)上,關于在廣州、深圳等大灣區城(cheng)市購買社(she)保、規劃(hua)退休(xiu)的經驗(yan)帖文日漸(jian)增多(duo),掀(xian)起(qi)一股跨(kua)境養老規劃(hua)的熱(re)潮。
廣東省社會保障基金管理局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8月,港澳居民在粵參(can)加養老、工傷、失業(ye)保險共33.28萬人次,較2021年底前增(zeng)長118.93%。
“在鹽(yan)田(tian)養老,成本低、配(pei)套全,還有海景可看(kan)。”50多(duo)歲的(de)李生從(cong)事跨(kua)境貿易,頻繁往來深(shen)港之間(jian)。
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按目前標準,僅繳(jiao)納養老保險,每月(yue)支出898元,繳(jiao)滿20年后,預計(ji)每月(yue)可領(ling)取3000多元養老金,“4年左右就能(neng)回本”。
對他而言,這份內地社保可成為香港(gang)強(qiang)(qiang)積金(jin)(jin)之外(wai)的(de)有力補充。目前在香港(gang)65歲可一(yi)次性領取強(qiang)(qiang)積金(jin)(jin)(MPF),也可能(neng)有政府補助和長者津(jin)貼。
與李生相比,44歲的波特規劃更長遠,他選(xuan)擇(ze)通過靈(ling)活就業,每月繳納3000元養老和(he)醫療保險,盤算著(zhu)30年后每月領取約1萬元的養(yang)老金,“在(zai)內地能享受(shou)比香港更優質的養老體驗”。

“公立(li)醫(yi)療(liao)排隊動輒兩三(san)年,
自費比內地貴(gui)幾倍”
內(nei)地醫療服務(wu)也是港(gang)人(ren)北上越來(lai)越受認(ren)可的一項(xiang)“消費(fei)”。
根據今年2月廣東省商務廳、香港總商會中國委員會聯合主辦的粵港醫療健康產業合作交流座談會披露的數據,港澳居民在廣東住院人次已達7.7萬人次/年,有28.52萬(wan)香港居民參加廣(guang)東醫保。
香港大學今年(nian)8月(yue)發(fa)布的一(yi)項研(yan)究(jiu)結果發(fa)現(xian),對比2011年(nian),15年(nian)來港人北(bei)上求醫規模大幅增加(jia):2011年(nian)之前,使(shi)用過(guo)內地醫療的香港居民僅占5.9%,這一(yi)比重在2019至(zhi)2023年(nian)上升至(zhi)60%。
據(ju)界面新(xin)聞報道(dao),出于對性(xing)價比與時效(xiao)性(xing)的(de)(de)考量,急診、內科、骨科、牙(ya)(ya)(ya)(ya)科等基礎(chu)與專科服務,成為港(gang)人選擇在(zai)內地就(jiu)醫的(de)(de)熱(re)門項(xiang)目(mu)。來自香港(gang)的(de)(de)Sharon習(xi)慣每年洗一(yi)次(ci)牙(ya)(ya)(ya)(ya),她告訴,在(zai)香港(gang)補(bu)牙(ya)(ya)(ya)(ya)單顆牙(ya)(ya)(ya)(ya)齒就(jiu)要(yao)超過2000元(yuan),出于費用(yong)考慮,她在(zai)今年到(dao)深圳(zhen)福田一(yi)家(jia)口腔醫院(yuan)進行洗牙(ya)(ya)(ya)(ya),加(jia)上(shang)三顆補(bu)牙(ya)(ya)(ya)(ya)的(de)(de)費用(yong),只花費了900元(yuan)。
這種(zhong)價格優(you)勢同樣體現在(zai)疫苗(miao)上。陳虹雨(yu)提到,像(xiang)宮頸(jing)癌(ai)九(jiu)價疫苗(miao),香港大(da)約是(shi)(shi)2000元(yuan)(yuan)一(yi)針(zhen)(zhen),內地是(shi)(shi)1000元(yuan)(yuan)出頭(tou);帶狀(zhuang)孢(bao)疹疫苗(miao)在(zai)香港兩針(zhen)(zhen)下來要(yao)將(jiang)近(jin)5000元(yuan)(yuan),內地是(shi)(shi)約1600元(yuan)(yuan)一(yi)針(zhen)(zhen),有時(shi)候(hou)廠家還會有“打一(yi)針(zhen)(zhen)送(song)最后一(yi)針(zhen)(zhen)”活(huo)動(dong)。
據經濟觀察報消息,曾在警隊工作的香港人翁俊權對記者說:“香港的醫療服務相對比較極端,居民可以通過極少費用獲得公立醫療服務,但資源緊張、輪候時間長,例如急診常常要排四五個小時。”翁俊權稱,以治療(liao)白內障為例,通常(chang)排期做檢(jian)查就要等幾個月,檢(jian)查后確認(ren)需要手術,很可(ke)能(neng)還要再(zai)等兩年(nian)。“(白內(nei)障)不嚴重(zhong)(zhong)都等到嚴重(zhong)(zhong)了。”他說,如(ru)果(guo)選擇去私(si)人醫(yi)療機(ji)構,治療效率高但費用(yong)也很高,即使(shi)自(zi)己在(zai)有(you)購買(mai)商業保險的情況下,治療費用(yong)對普通收入群體而(er)言(yan)仍然感(gan)到有(you)壓力。翁俊權分(fen)享自(zi)己在(zai)中山(shan)治療“眼干(gan)疑(yi)似白內(nei)障”稱,他上午在(zai)手機(ji)上預約附近醫(yi)院掛號(hao),下午按時就(jiu)醫(yi),總費(fei)用88元,自(zi)費(fei)48元,報銷(統籌支付)40元,高效(xiao)、便(bian)宜。
胡先生是一名年輕的香港中醫,熟悉兩地醫療系統,2023年起以靈活就業形式在內地只申請了深圳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胡先生對香港醫療服務的整體感受與翁俊權等人一致。“公立醫療資源便宜,甚至比內地便宜,但要排隊,一(yi)個專科的號要(yao)排(pai)2年(nian)至(zhi)3年(nian)。”胡先生說。胡(hu)先生表示,自己在(zai)香(xiang)港已購(gou)買商業(ye)保險,但有些檢查(cha)費(fei)用未達到報銷門檻,“自費比內地(di)高幾倍”。
“這個現象有多方面原因。從支出來看,內地醫療費用具備價格優勢,且醫療水平和服務水平也不斷提升。體檢是港人北上就醫的項目大頭,香港公立醫院排隊體檢可(ke)能要數年,這也是香港醫療資源客觀環境決定的,負擔太大了,所以港人寧愿到內地醫院體檢,有的當天就能完成。另外,內地生活成本更低,北上游玩消費、北上養老的人群也在增加,這里面也會衍生醫療需求。”香港(gang)資深全科(ke)醫生龔敬樂向界面新聞分析指。
人口老齡化與醫療資源分布不均給香港醫療體系帶來了候診時效挑戰。據香港最新年度財政預算案,2025年政府醫療預算高達1002億港元,但部分非緊急住(zhu)院輪候(hou)時間(jian)超過(guo)100周。相較之下(xia),內地(di)醫療每千(qian)人口病床配置(zhi)達7.3張(zhang),大(da)幅(fu)超(chao)越全(quan)球(qiu)4-5張(zhang)的平均水平。
編輯|段煉(lian) 杜恒(heng)峰
校對|何小(xiao)桃
封面圖(tu)片(pian):視覺中國(guo)(圖(tu)文(wen)無關)

每(mei)日經濟(ji)新聞綜合(he)自第一財經、界面(mian)新聞、經濟(ji)觀(guan)察(cha)報、公開資料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shou)權,嚴禁(jin)轉載(zai)或鏡(jing)像,違者必究。
讀(du)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suo)取(qu)稿酬。如您不希望作(zuo)品(pin)出現在本站(zhan),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zuo)品(pin)。
歡迎關注每日(ri)經(jing)濟新(xin)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