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9 16:29:43
11月26日,上海,上汽集團與大眾汽車集團簽署延長合營合同協議,將國內最早的合資車企之一——上汽大眾的合資合營期延長為55年,至2040年。
這是中德雙(shuang)方第二次(ci)提前(qian)續(xu)簽合營(ying)合同,把(ba)時(shi)鐘撥回到40年(nian)前(qian)。
1984年10月,北京,中德股東雙方簽署合資合營合同,上汽大眾成為中國最早的轎車合資企業,開創中國汽車工業的新紀元。
近半個世紀的戰略合作,中德股東雙方的伙伴關系經過沉浮與變遷,進入到新的階段。回望過去,上汽大眾合資項目的落地意義非凡,其逐步建立了包括產品研發、零部件供應體系、現代化的整車生產系統以及全功能的銷售和售后服務系統在內的完整產業鏈。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在產業鏈的建設方面,上汽大眾第一款桑塔納歷盡千辛的國產之路帶動了空白的零部件行業興起、成長到脫胎換骨,甚至引領全球汽車供應鏈創新和升級。
眼下,車(che)市競爭環境(jing)存(cun)在(zai)著(zhu)諸多(duo)不確定性,比如,歐盟對華(hua)電動(dong)汽車(che)關稅一事仍在(zai)磋商進行中;合資企業(ye)在(zai)今年前10個(ge)月的市場份額為40.3%;自主品牌(pai)和新勢力(li)的電動(dong)車(che)型受(shou)到更多(duo)關注……
在這樣的(de)背景(jing)之下,大眾汽車集(ji)團和上汽集(ji)團堅定選擇提前續約,中德(de)股(gu)東(dong)雙方(fang)對(dui)(dui)合資企(qi)(qi)業未來(lai)發(fa)展、中國汽車產業以及中國經濟的(de)信(xin)心,行業可(ke)以清晰感知。中德(de)股(gu)東(dong)雙方(fang)對(dui)(dui)企(qi)(qi)業的(de)投資力度(du)、傾注(zhu)的(de)精力對(dui)(dui)于行業的(de)正面積極影(ying)響和信(xin)心提振更(geng)是可(ke)以預見。
過去(qu),中德股(gu)東雙方的責任(ren)和擔(dan)當逐步(bu)帶動(dong)了(le)整個汽(qi)車產業(ye)的迅(xun)速成長。如今(jin),進(jin)入到(dao)合資合作(zuo)2.0全新階(jie)段,股(gu)東雙方合力(li)賦能上汽(qi)大眾的未來發展(zhan)(zhan)藍圖已經(jing)清晰、堅實,雙方的責任(ren)與擔(dan)當也將(jiang)會帶動(dong)整個汽(qi)車產業(ye)更健康發展(zhan)(zhan)。
合資(zi)之初(chu),上(shang)汽大眾決定國產桑塔納,首要(yao)難題卡在汽車零部件上(shang)。
一(yi)(yi)方(fang)面(mian),在一(yi)(yi)貫嚴謹的風格下,大眾對于(yu)汽(qi)車(che)零(ling)部件的要求遵循著最高標準;另一(yi)(yi)方(fang)面(mian),國內汽(qi)車(che)零(ling)部件市場基本是白紙一(yi)(yi)張,行(xing)業對于(yu)汽(qi)車(che)零(ling)部件的制造(zao)技術、工藝(yi)、標準都不(bu)清晰。
兩個現實(shi)難題擺在上汽(qi)大眾面(mian)前。
為此,上汽大眾專(zhuan)(zhuan)門(men)從(cong)德國大眾聘請退(tui)休工(gong)程(cheng)師,對(dui)零部件(jian)生產進行(xing)培訓、指導,并嚴格遵守德方的(de)(de)“六道關口”,即入門(men)關、首(shou)件(jian)樣品(pin)關、工(gong)裝(zhuang)樣品(pin)關、質量保(bao)證體系關、批(pi)量供貨(huo)(huo)關和正式供貨(huo)(huo)關。據統計,截(jie)止(zhi)到(dao)1991年的(de)(de)時(shi)候,已經有72位退(tui)休專(zhuan)(zhuan)家(jia)到(dao)中國進行(xing)零部件(jian)指導。
為了(le)讓零部件的(de)質量更加穩(wen)定,形成標準化,上(shang)汽大(da)眾牽頭引進了(le)德國汽車(che)工業(ye)協會VDA6.3(德國汽車(che)工業(ye)質量標準),這(zhe)是一套流(liu)程制度,幫助(zhu)配套廠如(ru)何生產,如(ru)何保證質量。同時,德國萊茵河區的(de)檢(jian)測(ce)中(zhong)心,也(ye)派人到中(zhong)國來,用VDA6.3培訓(xun)中(zhong)國的(de)所有(you)配套廠,只(zhi)有(you)通過考核,才(cai)可(ke)以給上(shang)汽大(da)眾供貨。
正是因(yin)為在頂層設計指導上進行了把關,桑塔納所需要(yao)的(de)汽車(che)零部件才遵循著最高的(de)標準一步步被生產制造出來。
在這個過程中,上汽大眾的質量管理體系逐步成型,1995年11月至1997年12月,相繼通過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及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成為國內汽車行業第一家通過認證的單位。
值得一提的是,在德系標(biao)準下,零部件(jian)供(gong)應商所提供(gong)的產品質量只要被上(shang)汽大眾認(ren)可,其他廠(chang)家(jia)也會產生絕對的信任(ren),“上(shang)汽大眾認(ren)可”皆“免檢”,從而直接進行(xing)采購。
從一款車的國產落地,上(shang)汽大眾(zhong)不僅(jin)解決了汽車零(ling)部(bu)件的標(biao)準和工藝(yi)問題(ti),甚至帶動了整個汽車零(ling)部(bu)件行業的發(fa)展。
在汽車零部件行業發展繞不過去的資金難題上,上汽大眾在各級政府的支持下于1988年正式設立了旨在扶持配件生產企業的“桑塔納基金”。當時每賣出一臺桑塔納,就抽出2.8萬元利潤,用來扶持配件生產企業。而國產化基金的正式設立,根本性地解決了零部件企業引進技術、設備的經費問題。
此(ci)外,當時上汽(qi)(qi)大(da)眾(zhong)引(yin)進(jin)與培養的(de)大(da)批頂尖(jian)汽(qi)(qi)車(che)人(ren)才,更是形成了汽(qi)(qi)車(che)人(ren)才的(de)傳幫帶,這一積極(ji)影響(xiang)直接使得中國汽(qi)(qi)車(che)人(ren)才素質得到很大(da)提升。
在各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之下,國內零部件產業結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更多的企業得到了脫胎換骨的技術改造,調整了產品結構,攻克了國產化難題,具備了接軌國際標準的生產制造、開發能力,甚至后來逐步擁有了設計與創新能力。更是通過上汽大眾這一合資項目,中國很多零部件供應商逐漸加入大眾及全球的供應鏈體系中。
40年的堅守和深耕,上汽大眾所在的嘉定區逐漸形成了完整的汽車產業鏈條,一大批的零部件供應商從曾經的“小作坊”工廠成長為國內零部件企業的“巨頭”。如今,行業翻轉,在ID.家族等智電產品的新需求下,上汽大眾與這些零部件企業并肩在智電賽道深耕和創新。隨著共同的探索,上汽大眾與這些零部件企業在大眾甚至全球汽車供應鏈創新和升級中扮演的角色也已經愈加重要。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ru)您(nin)不希望(wang)作(zuo)品出(chu)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yao)求撤下您(nin)的作(zuo)品。
歡迎關注每日(ri)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