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新三樣”變成“新N樣”!對美出口下滑到7年前水平我國出口總額仍創歷史新高

每日經濟(ji)新(xin)聞(wen) 2025-11-13 21:43:14

每經記者|張懷(huai)水    每經編輯|廖(liao)丹    

近(jin)日,海關總署公布今年前10個月外貿數據。一組讓人有(you)些“意外”的(de)數據引發網友關注(zhu)和討論。

據海關統(tong)計(ji)(ji),2025年前10個月(yue),我國貨物貿易進(jin)出口(kou)總值37.31萬億元,同比增長(chang)3.6%。其中,出口(kou)22.12萬億元,增長(chang)6.2%;進(jin)口(kou)15.19萬億元,與去年同期基本持(chi)平(ping)。進(jin)出口(kou)連續(xu)9個月(yue)保持(chi)增長(chang),且規(gui)模再(zai)創同期歷(li)史(shi)(shi)新高。前10個月(yue)累計(ji)(ji)出口(kou)規(gui)模亦保持(chi)同期歷(li)史(shi)(shi)新高。

值(zhi)得一提(ti)的是,當地(di)時(shi)間4月9日,美(mei)國(guo)政府所謂“對等關稅(shui)”政策正(zheng)式生效,對貿易伙伴實(shi)施10%的“最低基準(zhun)關稅(shui)”,并針對中國(guo)、歐盟、越南(nan)等經濟體加征更(geng)高稅(shui)率。此后,我(wo)(wo)國(guo)對美(mei)出(chu)口連續7個月出(chu)現兩位數下(xia)滑。拉長時(shi)間維度,從出(chu)口規模來看,我(wo)(wo)國(guo)對美(mei)出(chu)口水(shui)平已經回(hui)到7年前(qian)的水(shui)平。

面對美國(guo)政府關稅(shui)威脅等(deng)不確定因素,緣何我國(guo)外貿出口不降(jiang)反升(sheng),保持強大韌性?支撐外貿穩步(bu)增(zeng)長的動(dong)能(neng)是什(shen)么?哪些因素對關稅(shui)形成(cheng)了對沖效應?

帶(dai)著一系(xi)列疑(yi)問,《每日經濟(ji)新聞》記者詳細梳理了近(jin)10年(nian)外貿數據(ju),并采訪了多位專家和企業,詳解我國對美出(chu)口大幅下滑,但出(chu)口總量依舊保持強勁增(zeng)長勢頭背后的秘密。

今年以來出口增速呈“V型”走勢

海關最新數據(ju)顯示,今年以(yi)來,從季(ji)度(du)來看,我國(guo)外貿呈現出(chu)增速逐季(ji)加(jia)快的(de)趨勢。從一、二季(ji)度(du)分別增長(chang)1.3%、4.5%,到三(san)季(ji)度(du)增長(chang)6%,我國(guo)進出(chu)口(kou)已連續(xu)8個季(ji)度(du)實(shi)現同比增長(chang)。與此同時,三(san)個季(ji)度(du)進出(chu)口(kou)規模均在10萬億(yi)元以(yi)上,保持了歷史(shi)較高(gao)水平。

記者梳理發現,從月(yue)度來看,盡管10月(yue)出(chu)(chu)口(kou)同(tong)比下降(jiang)0.8%,但2024年(nian)10月(yue)出(chu)(chu)口(kou)同(tong)比增長11.2%,處于去年(nian)單月(yue)的次(ci)高水平,因(yin)(yin)此,受高基數的影響(xiang)較大。此外,美(mei)國關(guan)稅(shui)政策擾動也是(shi)導致(zhi)我國10月(yue)出(chu)(chu)口(kou)出(chu)(chu)現較大波動的因(yin)(yin)素之一。

從今年(nian)下(xia)半(ban)年(nian)整體(ti)情(qing)況(kuang)看(kan),6至9月,我國單月出(chu)口規模(mo)均(jun)超過2.3萬億元,處于歷史較高水平(ping)。9月出(chu)口同比增長8.4%,規模(mo)更(geng)是創同期歷史新高。

觀察數(shu)據可以發現,從(cong)出(chu)口規模來(lai)看,今(jin)年以來(lai),呈現出(chu)一個明顯的“V型”增(zeng)長趨勢,在2月達到(dao)年內低點后立馬回升(sheng),且整體(ti)呈增(zeng)長態勢。

一方(fang)(fang)面,美(mei)國(guo)不(bu)斷(duan)威脅(xie)推(tui)出新的關稅制裁措(cuo)施,另一方(fang)(fang)面,我國(guo)出口無論是規模還是增(zeng)速都(dou)呈現穩(wen)步(bu)增(zeng)長(chang)態勢,背后的原因(yin)是什么?

《每日經濟(ji)新聞》記者梳理近(jin)10年以來我(wo)國(guo)出口(kou)數據發現,10年間,盡管受到全(quan)球新冠疫情、美國(guo)政府挑(tiao)起的關稅摩擦等(deng)諸多不確(que)定(ding)性(xing)因素(su)影響,我(wo)國(guo)單月(yue)出口(kou)規(gui)模一直處(chu)于穩步增長態勢,韌性(xing)十(shi)足。

“中(zhong)(zhong)國(guo)(guo)外(wai)貿出現逆勢增(zeng)長,實(shi)際(ji)上是(shi)出口(kou)多元化取得了(le)一些進展和(he)效果。”商務部國(guo)(guo)際(ji)貿易經(jing)濟合作(zuo)研(yan)究院(yuan)原院(yuan)長霍(huo)建(jian)國(guo)(guo)向記者表(biao)示,越(yue)來(lai)越(yue)多高(gao)科技產品進入出口(kou)序列(lie),支撐了(le)外(wai)貿增(zeng)長。中(zhong)(zhong)國(guo)(guo)對新興(xing)市場出口(kou)大(da)幅增(zeng)長,這代表(biao)了(le)中(zhong)(zhong)國(guo)(guo)企(qi)業的競爭力(li),同時也說明中(zhong)(zhong)國(guo)(guo)產品結(jie)構在不(bu)斷升級。

商(shang)務(wu)部國際貿易經濟(ji)合作研(yan)究院學術委(wei)員會委(wei)員、研(yan)究員白明(ming)對《每日(ri)經濟(ji)新聞》記者表示,美國加征(zheng)“對等(deng)關稅”帶(dai)來的后果是大家進入美國市(shi)場的門檻都(dou)提(ti)高(gao)了。“哪些產(chan)品(pin)更(geng)具比較(jiao)優勢,就更(geng)有競爭(zheng)力。毫無疑問(wen),無論(lun)是價格(ge)還是質(zhi)量,中國產(chan)品(pin)都(dou)更(geng)加具有競爭(zheng)力。”

對美國出口:重回2018年以前規模

海關總(zong)(zong)署數據顯示(shi),今年前10個(ge)月,我國對美(mei)進(jin)出(chu)口(kou)(kou)(kou)總(zong)(zong)值(zhi)3.38萬億(yi)(yi)元(yuan),同比(bi)下降15.9%,其(qi)中(zhong),對美(mei)出(chu)口(kou)(kou)(kou)2.52萬億(yi)(yi)元(yuan),同比(bi)下降17%,對美(mei)進(jin)口(kou)(kou)(kou)8511.8億(yi)(yi)元(yuan),同比(bi)下降12%。從(cong)10月單(dan)月來看,對美(mei)出(chu)口(kou)(kou)(kou)2482.6億(yi)(yi)元(yuan),同比(bi)下降25%。

《每日經濟新聞(wen)》記者梳理近10年中(zhong)美(mei)經貿數據后發現,今年以(yi)來,我國(guo)對美(mei)出(chu)(chu)口急轉直(zhi)下,1月(yue)出(chu)(chu)口規模還能維系在3400億元(yuan)左右(you),2月(yue)直(zhi)接(jie)下滑(hua)到不足2000億元(yuan)。此后有所回升,但(dan)依(yi)然維持在2000億元(yuan)至2900億元(yuan)之(zhi)間。

通過(guo)對比可以發(fa)現,今年(nian)前10個(ge)月(yue),我國對美出(chu)(chu)口(kou)(kou)規(gui)模(mo)為2.52萬(wan)億(yi)元。而(er)2018年(nian)前10個(ge)月(yue),我國對美出(chu)(chu)口(kou)(kou)規(gui)模(mo)為2.56萬(wan)億(yi)元,2017年(nian)同期出(chu)(chu)口(kou)(kou)規(gui)模(mo)為2.36萬(wan)億(yi)元,2015年(nian)同期出(chu)(chu)口(kou)(kou)規(gui)模(mo)為2.10萬(wan)億(yi)元。從(cong)累計(ji)出(chu)(chu)口(kou)(kou)規(gui)模(mo)看,今年(nian)前10個(ge)月(yue),對美出(chu)(chu)口(kou)(kou)表現甚至不(bu)及2018年(nian)。

從單月來看(kan),2018年同(tong)期,我(wo)國出(chu)口規模(mo)介于1950億元至3200億元之間(jian),且8至10月出(chu)口規模(mo)超過2900億元。

由此可(ke)見(jian),從出口(kou)規模(mo)來看,我國(guo)對美(mei)出口(kou)水平已經回(hui)到2018年以(yi)前的水平。

從近5年來看,今年前10個月,我國(guo)對(dui)美(mei)累(lei)計出口同(tong)比下(xia)降17%,增(zeng)速創近5年歷史同(tong)期新低(di)。

記者注意到,我(wo)國對美(mei)出口增速不(bu)斷(duan)下滑的同時,規模(mo)也出現縮減。今年(nian)前10個月(yue),美(mei)國市場占我(wo)國外貿進出口的比重(zhong)約為(wei)9%,出口約占我(wo)國出口總額(e)的11.4%。

根據(ju)商務(wu)部網站公布的(de)數據(ju),2001至2017年,中(zhong)美(mei)(mei)貿易額(e)從804.85億美(mei)(mei)元(yuan)(yuan)增長(chang)到5836.97億美(mei)(mei)元(yuan)(yuan),復合年增長(chang)率達到13.2%。2009年,我國超過加拿大(da)成為美(mei)(mei)國第一大(da)進口(kou)國。2015年至2018年間(jian),我國對(dui)美(mei)(mei)國的(de)出口(kou)占出口(kou)總額(e)的(de)比重接近20%。

然而,這一數值在去年已經下降(jiang)到14.7%。今年前10個(ge)月,進一步降(jiang)低(di)至11.4%。

“中國對美國市場貿易規(gui)模的(de)(de)縮(suo)減,客觀上(shang)會帶來邊際影響(xiang)力的(de)(de)下降(jiang)。”白(bai)明表(biao)示(shi),也就(jiu)是說,美國關稅政策對我國外貿出口(kou)增量的(de)(de)影響(xiang)是減弱的(de)(de)。當然(ran),存量的(de)(de)影響(xiang)客觀存在。

霍建國(guo)則(ze)認為,出口多(duo)元化(hua)(hua)一定程度上(shang)降(jiang)低了對美(mei)國(guo)市(shi)場(chang)(chang)的(de)貿易依存度,但從長遠來看,美(mei)國(guo)仍然是全(quan)球最大(da)的(de)消費市(shi)場(chang)(chang),美(mei)國(guo)市(shi)場(chang)(chang)本身(shen)的(de)需(xu)求并沒有(you)降(jiang)低,越南、墨西哥對美(mei)出口依然保(bao)持高增長。所(suo)以,多(duo)元化(hua)(hua)不能(neng)完全(quan)抵消對美(mei)出口下滑(hua)帶來的(de)沖擊。

對歐盟出口:前10月增速大幅提升

在(zai)中美貿(mao)(mao)易規模有所下(xia)滑的(de)背景下(xia),作(zuo)為我國第二大貿(mao)(mao)易伙伴的(de)歐盟(meng),今年以來與我國的(de)經貿(mao)(mao)合作(zuo)十(shi)分亮眼。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今年(nian)前10個(ge)月,我國與歐盟(meng)進出口(kou)(kou)總值4.88萬億元(yuan),同比增長4.9%。其中(zhong),出口(kou)(kou)3.30萬億元(yuan),同比增長8.4%。

回望2024年同期,我(wo)國對(dui)歐(ou)盟出口規模約(yue)為(wei)3.04萬億元,同比增(zeng)長3.5%。這意味著,今年前10個月我(wo)國對(dui)歐(ou)盟出口的增(zeng)速大(da)幅(fu)提升。

從近10年(nian)出(chu)口數據來看,我國(guo)對歐(ou)盟(meng)單(dan)月出(chu)口規模(mo)從2015年(nian)不足(zu)2000億元(yuan)(yuan)逐(zhu)步(bu)躍升至超過3700億元(yuan)(yuan)。僅單(dan)月出(chu)口規模(mo),就增長了接(jie)近2000億元(yuan)(yuan)。

從出(chu)(chu)(chu)口(kou)增(zeng)速趨(qu)勢來(lai)(lai)(lai)看,2021年一季度以來(lai)(lai)(lai),我(wo)國(guo)對歐盟(meng)出(chu)(chu)(chu)口(kou)累(lei)計增(zeng)速是呈現(xian)下滑趨(qu)勢的(de),但在2024年下半年出(chu)(chu)(chu)現(xian)了拐點。此(ci)后,我(wo)國(guo)對歐盟(meng)出(chu)(chu)(chu)口(kou)整體呈現(xian)穩步提升的(de)態勢。今(jin)年下半年以來(lai)(lai)(lai),出(chu)(chu)(chu)口(kou)累(lei)計增(zeng)速一直維持在8%以上,基本恢(hui)復(fu)到2019年水平(ping)。

此外(wai),分國(guo)家來(lai)看,出(chu)口增(zeng)長的表現則更加明(ming)顯。今年前10個月,我國(guo)對德國(guo)出(chu)口0.7萬億元,同(tong)(tong)比增(zeng)長10.6%;對法(fa)國(guo)出(chu)口0.28萬億元,同(tong)(tong)比增(zeng)長7.9%;對意大利出(chu)口0.3萬億元,同(tong)(tong)比增(zeng)長9.6%。

海關(guan)總(zong)署(shu)此前(qian)公布的(de)(de)數據(ju)顯示,中歐(ou)建(jian)交50年(nian)以來(lai),雙方(fang)經貿(mao)合作優勢互補,雙邊貿(mao)易額(e)增(zeng)長超過300倍。今年(nian)上半年(nian),我國對歐(ou)盟進出口2.82萬億元,同(tong)比增(zeng)長3.5%,平(ping)均每天進出口超過150億元,相當(dang)于建(jian)交時一(yi)年(nian)的(de)(de)貿(mao)易值。上半年(nian),歐(ou)盟占我國外貿(mao)總(zong)值的(de)(de)12.9%,穩(wen)居第二大貿(mao)易伙伴地(di)位。

我國對(dui)(dui)歐盟國家出(chu)口穩(wen)步(bu)提升的動力究竟在(zai)哪(na)里?據海關統計,上(shang)半年(nian),我國對(dui)(dui)歐盟出(chu)口汽車零配件(jian)增長(chang)9.7%。

歐(ou)洲汽車市場分析機構Dataforce發布的數據(ju)顯(xian)示,今年第一季度(du),中國汽車品牌(pai)在歐(ou)洲國家的銷量同比增(zeng)長78%。

江蘇漢邦車業集團品牌總監侯(hou)大富接受(shou)《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今(jin)年前三(san)季度,公司(si)出口到歐(ou)洲的電動(dong)三(san)輪車出現較大幅度增長。

“從(cong)(cong)歐(ou)洲市場(chang)訂(ding)單量來看(kan),相比于去年同期(qi),訂(ding)單金額從(cong)(cong)2024年的500萬(wan)元(yuan)(yuan)至600萬(wan)元(yuan)(yuan)提升到1200萬(wan)元(yuan)(yuan)左右(you),基本實現了翻倍(bei)。”侯大(da)富提到,羅馬尼(ni)亞和土耳其是(shi)公司兩個最主要的出口市場(chang)。

侯大富向(xiang)記者表示,公司2023年(nian)開始做電動三輪車(che)的(de)(de)出口,發現歐洲(zhou)(zhou)市(shi)場(chang)在(zai)這一細(xi)分領(ling)域的(de)(de)需求很大。相比其他地區,歐洲(zhou)(zhou)客商在(zai)產品精細(xi)化方面的(de)(de)要求更高(gao),比如車(che)輪的(de)(de)尺寸(cun)、電機的(de)(de)動力以及在(zai)當地市(shi)場(chang)的(de)(de)認證情況等。

對東盟出口:向泰國等4國出口超美國

《每日經濟新(xin)聞》記(ji)者梳理發現,目前(qian),美(mei)國已經成(cheng)為我國第三大貿易伙伴,東盟和歐(ou)盟分(fen)別位列第一和第二。從出(chu)(chu)口數據來(lai)看,今年前(qian)10個月,我國不僅與德國、法國等多個歐(ou)盟國家出(chu)(chu)口保持9%左右的(de)(de)穩步增長態勢(shi),對泰國、越(yue)南(nan)、印度(du)尼西亞等東盟國家出(chu)(chu)口更是出(chu)(chu)現了兩(liang)位數的(de)(de)高增長。

今(jin)年前(qian)10個月,我國對越南(nan)、馬來西亞(ya)、泰(tai)(tai)國和菲律賓(bin)這4個東盟(meng)國家的出口規模竟然超(chao)過美(mei)國市場。前(qian)10個月,我國對越南(nan)、馬來西亞(ya)、泰(tai)(tai)國和菲律賓(bin)出口總額約為2.69萬億元(yuan),已超(chao)過2.52萬億元(yuan)的對美(mei)出口總額。

從(cong)近10年我國對東(dong)盟國家出口數據(ju)來看,變(bian)化趨勢則更加明顯。首先,從(cong)出口規模(mo)看,我國對東(dong)盟國家單月(yue)出口規模(mo)從(cong)約1000億元(yuan)大幅提升至4000億元(yuan)以上(shang)。

其次,從累計(ji)增速看,2024年以來,我(wo)國(guo)(guo)對東盟國(guo)(guo)家出口累計(ji)增速基本維持在(zai)兩位數增長(chang)態勢。但(dan)在(zai)2017年之(zhi)前,多個(ge)月份的累計(ji)出口增速則出現了負增長(chang)。

霍建國在接受《每日經(jing)濟新聞》記(ji)者采訪(fang)時認為,從出口結(jie)構來看,我(wo)國在越南、泰國等(deng)東盟國家的(de)投(tou)資項目(mu)非常多,合作生產(chan)的(de)內容(rong)也比(bi)較多。我(wo)國很多中間品出口目(mu)的(de)地就(jiu)是(shi)東盟國家,比(bi)如服(fu)裝、鞋帽等(deng)半成品、原材(cai)料,所以導致外貿規模擴大,但最終消費品的(de)出口規模反而沒那么大。

華泰(tai)證券研(yan)報(bao)顯示,今(jin)年以來,我國(guo)(guo)(guo)對(dui)東南(nan)亞地區出口(kou)顯著走(zou)強(qiang),體現(xian)了出口(kou)商在強(qiang)化自身優(you)勢、對(dui)沖高關稅影響等方面的(de)應對(dui)更(geng)為有(you)效(xiao)。例如,我國(guo)(guo)(guo)對(dui)美(mei)國(guo)(guo)(guo)出口(kou)下(xia)降的(de)同(tong)時(shi),對(dui)東南(nan)亞國(guo)(guo)(guo)家出口(kou)明(ming)顯上升(sheng),形成“鏡像”,而東南(nan)亞國(guo)(guo)(guo)家對(dui)美(mei)國(guo)(guo)(guo)出口(kou)明(ming)顯上升(sheng)。

對非洲出口:連續8個月兩位數增長

除(chu)了東盟這些新興(xing)市場國家以外,非洲市場今年的表現(xian)同樣十分“驚艷”。

海(hai)關(guan)總署數據顯示(shi),今(jin)年前10個(ge)月,我(wo)國對非出口額約1.3萬億元(yuan),同比增長(chang)27.2%,規模再創同期歷(li)史新高。其(qi)中,9月,我(wo)國對非出口增速達到(dao)56.6%。

《每日經濟(ji)新(xin)聞》記者梳理近10年(nian)(nian)中非經貿數據(ju)發現,從單月(yue)出口規(gui)(gui)模來看,2022年(nian)(nian)下(xia)半(ban)年(nian)(nian),我(wo)國對(dui)非單月(yue)出口規(gui)(gui)模首次突破1000億(yi)(yi)元(yuan)。隨后(hou),2024年(nian)(nian)單月(yue)出口規(gui)(gui)模突破1200億(yi)(yi)元(yuan),并且在今年(nian)(nian)9月(yue)接近1600億(yi)(yi)元(yuan)。

從單月(yue)出口(kou)情況來(lai)看,一(yi)方(fang)面,我國對(dui)美出口(kou)連續7個(ge)月(yue)出現兩位(wei)數(shu)下滑(hua);另一(yi)方(fang)面,我國對(dui)非出口(kou)連續8個(ge)月(yue)保持(chi)兩位(wei)數(shu)正增長,多個(ge)單月(yue)出口(kou)增速超過(guo)30%。

具體而言,相較于2020年以前(qian)我國對非出口多個單月出現(xian)個位數甚至(zhi)負(fu)增(zeng)長情況(kuang),2024年以來多個月份呈現(xian)出兩位數增(zeng)長狀(zhuang)態,提速(su)換擋(dang)的表現(xian)十分明顯。

此外,海關總(zong)署(shu)編制的(de)(de)中國-非洲貿易指數顯示,該指數從2000年(nian)的(de)(de)基期(qi)值100點快速攀升(sheng),繼(ji)2023年(nian)突破1000點后2024年(nian)又(you)達到(dao)1056.53點的(de)(de)新高。

為什么非(fei)洲(zhou)市場增長如此迅速?商務部國際貿(mao)易(yi)(yi)經(jing)濟合作(zuo)研(yan)究院學術委員會副(fu)主任張建(jian)平向《每(mei)日經(jing)濟新聞》記者(zhe)表示,在中非(fei)合作(zuo)框架下,中非(fei)實(shi)際上(shang)是系統性(xing)的(de)合作(zuo),不僅僅是單(dan)純的(de)進出口貿(mao)易(yi)(yi),背后有更(geng)多(duo)大型的(de)基(ji)礎設(she)施建(jian)設(she)。非(fei)洲(zhou)對(dui)(dui)我國的(de)裝備制造、零部件材料的(de)需求猛(meng)增,也就是說,基(ji)建(jian)對(dui)(dui)外(wai)貿(mao)產生(sheng)了明顯(xian)的(de)帶動作(zuo)用(yong)。

“當前,中非(fei)經(jing)貿(mao)出現爆發式增長,是20多年來雙方政府不斷深化中非(fei)經(jing)貿(mao)合作帶來的結(jie)果和表現。”張(zhang)建(jian)平(ping)說(shuo)。

出口(kou)多元(yuan)化:“新N樣”不斷(duan)涌現

面對復雜(za)、嚴峻的外部(bu)環(huan)境,今年(nian)前10個月進出口為何能夠實(shi)現逆勢(shi)增(zeng)長?出口多元化(hua)布局背后,產品才是核心(xin)支撐。

《每(mei)日(ri)經(jing)濟新聞》記者詳細梳理海關總署公布的(de)數據發現,我(wo)國外貿增長的(de)新動(dong)能(neng),早(zao)已經(jing)不局限于傳統(tong)的(de)“新三樣”產(chan)(chan)品(電(dian)動(dong)汽車、鋰離(li)子電(dian)池、光伏產(chan)(chan)品),出現了更多“新三樣”“新四樣”“新N樣”……

以(yi)高端(duan)裝備制造為(wei)代表的工業機器(qi)人和新(xin)能源汽車(che)已經(jing)成為(wei)我國外貿重要(yao)增(zeng)長(chang)極。數據(ju)顯示,前三(san)季度,我國出口工業機器(qi)人增(zeng)長(chang)54.9%;出口新(xin)能源汽車(che)數量(liang)同比增(zeng)長(chang)89.4%;船舶出口額同比增(zeng)長(chang)22.4%。

同花順(shun)iFinD數(shu)據顯(xian)示,我國(guo)工業機器(qi)人出口(kou)在2023年(nian)迎來爆(bao)發式增長。2025年(nian)以來,盡管工業機器(qi)人出口(kou)增速有所放緩,但出口(kou)金額提升明顯(xian),并保持穩(wen)定增長態勢。

比如(ru),2023年,盡(jin)管多(duo)個月份工業機器(qi)人(ren)出(chu)口(kou)呈現300%以上的(de)增長速度,但(dan)出(chu)口(kou)額僅(jin)(jin)維持在2000萬(wan)美(mei)元附(fu)近的(de)水平。僅(jin)(jin)不(bu)到兩年,2025年5月,我國工業機器(qi)人(ren)出(chu)口(kou)額同比增長142.9%,但(dan)出(chu)口(kou)金額已經達到5558.1萬(wan)美(mei)元。

與此同(tong)時,以服裝、鞋(xie)帽、塑料制品為代(dai)表的勞動密集型(xing)產品出口(kou)(kou)增速則整體走(zou)弱。前三季度,我國服裝及衣(yi)著附件出口(kou)(kou)金(jin)(jin)額(e)同(tong)比下降(jiang)(jiang)1.6%;鞋(xie)靴出口(kou)(kou)金(jin)(jin)額(e)同(tong)比下降(jiang)(jiang)8.1%;出口(kou)(kou)帽類產品金(jin)(jin)額(e)同(tong)比下降(jiang)(jiang)0.6%。

“如果談外(wai)貿新動(dong)能(neng),絕對不止(zhi)‘新三樣’,‘新八樣’或(huo)者‘新十(shi)樣’,都有可能(neng)。”張(zhang)建(jian)平(ping)向《每日經濟新聞(wen)》記者表示,我國出口產(chan)品(pin)的門類太多(duo)了(le),太陽能(neng)、風能(neng)裝備、特高壓輸變電裝備、機器人、新能(neng)源汽車(che)、鋰電池等,海(hai)外(wai)需求都十(shi)分旺盛。其背(bei)后是(shi)國家多(duo)年來推(tui)動(dong)創新驅動(dong)發展,鼓勵各地培育(yu)新業態、新模(mo)式和新動(dong)能(neng),帶動(dong)了(le)我國出口競爭(zheng)力的大(da)幅提升和產(chan)品(pin)結構的轉型升級。

海(hai)關總(zong)署公布的最(zui)新數(shu)(shu)據(ju)則指出,從產品結構來看,機電(dian)(dian)產品占出口(kou)比重超六成(cheng)(cheng),集成(cheng)(cheng)電(dian)(dian)路和汽(qi)車(che)出口(kou)增長明顯(xian)。數(shu)(shu)據(ju)顯(xian)示,前10個月,我國出口(kou)機電(dian)(dian)產品13.43萬億(yi)元(yuan),增長8.7%,占我國出口(kou)總(zong)值的60.7%。其中,集成(cheng)(cheng)電(dian)(dian)路出口(kou)額(e)(e)1.16萬億(yi)元(yuan),增長24.7%;汽(qi)車(che)出口(kou)額(e)(e)7983.9億(yi)元(yuan),增長14.3%。

封面(mian)圖片來源(yuan):新華(hua)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zhuan)載或鏡像(xiang),違(wei)者必究。

讀者(zhe)熱線(xian):4008890008

特(te)別提醒(xing):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bu)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lian)系(xi)我們要(yao)求撤下您的作品。 

近日,海關總署公布今年前10個月外貿數據。一組讓人有些“意外”的數據引發網友關注和討論。 據海關統計,2025年前10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37.31萬億元,同比增長3.6%。其中,出口22.12萬億元,增長6.2%;進口15.19萬億元,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進出口連續9個月保持增長,且規模再創同期歷史新高。前10個月累計出口規模亦保持同期歷史新高。 值得一提的是,當地時間4月9日,美國政府所謂“對等關稅”政策正式生效,對貿易伙伴實施10%的“最低基準關稅”,并針對中國、歐盟、越南等經濟體加征更高稅率。此后,我國對美出口連續7個月出現兩位數下滑。拉長時間維度,從出口規模來看,我國對美出口水平已經回到7年前的水平。 面對美國政府關稅威脅等不確定因素,緣何我國外貿出口不降反升,保持強大韌性?支撐外貿穩步增長的動能是什么?哪些因素對關稅形成了對沖效應? 帶著一系列疑問,《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詳細梳理了近10年外貿數據,并采訪了多位專家和企業,詳解我國對美出口大幅下滑,但出口總量依舊保持強勁增長勢頭背后的秘密。 今年以來出口增速呈“V型”走勢 海關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從季度來看,我國外貿呈現出增速逐季加快的趨勢。從一、二季度分別增長1.3%、4.5%,到三季度增長6%,我國進出口已連續8個季度實現同比增長。與此同時,三個季度進出口規模均在10萬億元以上,保持了歷史較高水平。 記者梳理發現,從月度來看,盡管10月出口同比下降0.8%,但2024年10月出口同比增長11.2%,處于去年單月的次高水平,因此,受高基數的影響較大。此外,美國關稅政策擾動也是導致我國10月出口出現較大波動的因素之一。 從今年下半年整體情況看,6至9月,我國單月出口規模均超過2.3萬億元,處于歷史較高水平。9月出口同比增長8.4%,規模更是創同期歷史新高。 觀察數據可以發現,從出口規模來看,今年以來,呈現出一個明顯的“V型”增長趨勢,在2月達到年內低點后立馬回升,且整體呈增長態勢。 一方面,美國不斷威脅推出新的關稅制裁措施,另一方面,我國出口無論是規模還是增速都呈現穩步增長態勢,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近10年以來我國出口數據發現,10年間,盡管受到全球新冠疫情、美國政府挑起的關稅摩擦等諸多不確定性因素影響,我國單月出口規模一直處于穩步增長態勢,韌性十足。 “中國外貿出現逆勢增長,實際上是出口多元化取得了一些進展和效果。”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原院長霍建國向記者表示,越來越多高科技產品進入出口序列,支撐了外貿增長。中國對新興市場出口大幅增長,這代表了中國企業的競爭力,同時也說明中國產品結構在不斷升級。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委員、研究員白明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美國加征“對等關稅”帶來的后果是大家進入美國市場的門檻都提高了。“哪些產品更具比較優勢,就更有競爭力。毫無疑問,無論是價格還是質量,中國產品都更加具有競爭力。” 對美國出口:重回2018年以前規模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我國對美進出口總值3.38萬億元,同比下降15.9%,其中,對美出口2.52萬億元,同比下降17%,對美進口8511.8億元,同比下降12%。從10月單月來看,對美出口2482.6億元,同比下降25%。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近10年中美經貿數據后發現,今年以來,我國對美出口急轉直下,1月出口規模還能維系在3400億元左右,2月直接下滑到不足2000億元。此后有所回升,但依然維持在2000億元至2900億元之間。 通過對比可以發現,今年前10個月,我國對美出口規模為2.52萬億元。而2018年前10個月,我國對美出口規模為2.56萬億元,2017年同期出口規模為2.36萬億元,2015年同期出口規模為2.10萬億元。從累計出口規模看,今年前10個月,對美出口表現甚至不及2018年。 從單月來看,2018年同期,我國出口規模介于1950億元至3200億元之間,且8至10月出口規模超過2900億元。 由此可見,從出口規模來看,我國對美出口水平已經回到2018年以前的水平。 從近5年來看,今年前10個月,我國對美累計出口同比下降17%,增速創近5年歷史同期新低。 記者注意到,我國對美出口增速不斷下滑的同時,規模也出現縮減。今年前10個月,美國市場占我國外貿進出口的比重約為9%,出口約占我國出口總額的11.4%。 根據商務部網站公布的數據,2001至2017年,中美貿易額從804.85億美元增長到5836.97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達到13.2%。2009年,我國超過加拿大成為美國第一大進口國。2015年至2018年間,我國對美國的出口占出口總額的比重接近20%。 然而,這一數值在去年已經下降到14.7%。今年前10個月,進一步降低至11.4%。 “中國對美國市場貿易規模的縮減,客觀上會帶來邊際影響力的下降。”白明表示,也就是說,美國關稅政策對我國外貿出口增量的影響是減弱的。當然,存量的影響客觀存在。 霍建國則認為,出口多元化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對美國市場的貿易依存度,但從長遠來看,美國仍然是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美國市場本身的需求并沒有降低,越南、墨西哥對美出口依然保持高增長。所以,多元化不能完全抵消對美出口下滑帶來的沖擊。 對歐盟出口:前10月增速大幅提升 在中美貿易規模有所下滑的背景下,作為我國第二大貿易伙伴的歐盟,今年以來與我國的經貿合作十分亮眼。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我國與歐盟進出口總值4.88萬億元,同比增長4.9%。其中,出口3.30萬億元,同比增長8.4%。 回望2024年同期,我國對歐盟出口規模約為3.04萬億元,同比增長3.5%。這意味著,今年前10個月我國對歐盟出口的增速大幅提升。 從近10年出口數據來看,我國對歐盟單月出口規模從2015年不足2000億元逐步躍升至超過3700億元。僅單月出口規模,就增長了接近2000億元。 從出口增速趨勢來看,2021年一季度以來,我國對歐盟出口累計增速是呈現下滑趨勢的,但在2024年下半年出現了拐點。此后,我國對歐盟出口整體呈現穩步提升的態勢。今年下半年以來,出口累計增速一直維持在8%以上,基本恢復到2019年水平。 此外,分國家來看,出口增長的表現則更加明顯。今年前10個月,我國對德國出口0.7萬億元,同比增長10.6%;對法國出口0.28萬億元,同比增長7.9%;對意大利出口0.3萬億元,同比增長9.6%。 海關總署此前公布的數據顯示,中歐建交50年以來,雙方經貿合作優勢互補,雙邊貿易額增長超過300倍。今年上半年,我國對歐盟進出口2.82萬億元,同比增長3.5%,平均每天進出口超過150億元,相當于建交時一年的貿易值。上半年,歐盟占我國外貿總值的12.9%,穩居第二大貿易伙伴地位。 我國對歐盟國家出口穩步提升的動力究竟在哪里?據海關統計,上半年,我國對歐盟出口汽車零配件增長9.7%。 歐洲汽車市場分析機構Dataforce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國汽車品牌在歐洲國家的銷量同比增長78%。 江蘇漢邦車業集團品牌總監侯大富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出口到歐洲的電動三輪車出現較大幅度增長。 “從歐洲市場訂單量來看,相比于去年同期,訂單金額從2024年的500萬元至600萬元提升到1200萬元左右,基本實現了翻倍。”侯大富提到,羅馬尼亞和土耳其是公司兩個最主要的出口市場。 侯大富向記者表示,公司2023年開始做電動三輪車的出口,發現歐洲市場在這一細分領域的需求很大。相比其他地區,歐洲客商在產品精細化方面的要求更高,比如車輪的尺寸、電機的動力以及在當地市場的認證情況等。 對東盟出口:向泰國等4國出口超美國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目前,美國已經成為我國第三大貿易伙伴,東盟和歐盟分別位列第一和第二。從出口數據來看,今年前10個月,我國不僅與德國、法國等多個歐盟國家出口保持9%左右的穩步增長態勢,對泰國、越南、印度尼西亞等東盟國家出口更是出現了兩位數的高增長。 今年前10個月,我國對越南、馬來西亞、泰國和菲律賓這4個東盟國家的出口規模竟然超過美國市場。前10個月,我國對越南、馬來西亞、泰國和菲律賓出口總額約為2.69萬億元,已超過2.52萬億元的對美出口總額。 從近10年我國對東盟國家出口數據來看,變化趨勢則更加明顯。首先,從出口規模看,我國對東盟國家單月出口規模從約1000億元大幅提升至4000億元以上。 其次,從累計增速看,2024年以來,我國對東盟國家出口累計增速基本維持在兩位數增長態勢。但在2017年之前,多個月份的累計出口增速則出現了負增長。 霍建國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認為,從出口結構來看,我國在越南、泰國等東盟國家的投資項目非常多,合作生產的內容也比較多。我國很多中間品出口目的地就是東盟國家,比如服裝、鞋帽等半成品、原材料,所以導致外貿規模擴大,但最終消費品的出口規模反而沒那么大。 華泰證券研報顯示,今年以來,我國對東南亞地區出口顯著走強,體現了出口商在強化自身優勢、對沖高關稅影響等方面的應對更為有效。例如,我國對美國出口下降的同時,對東南亞國家出口明顯上升,形成“鏡像”,而東南亞國家對美國出口明顯上升。 對非洲出口:連續8個月兩位數增長 除了東盟這些新興市場國家以外,非洲市場今年的表現同樣十分“驚艷”。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我國對非出口額約1.3萬億元,同比增長27.2%,規模再創同期歷史新高。其中,9月,我國對非出口增速達到56.6%。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近10年中非經貿數據發現,從單月出口規模來看,2022年下半年,我國對非單月出口規模首次突破1000億元。隨后,2024年單月出口規模突破1200億元,并且在今年9月接近1600億元。 從單月出口情況來看,一方面,我國對美出口連續7個月出現兩位數下滑;另一方面,我國對非出口連續8個月保持兩位數正增長,多個單月出口增速超過30%。 具體而言,相較于2020年以前我國對非出口多個單月出現個位數甚至負增長情況,2024年以來多個月份呈現出兩位數增長狀態,提速換擋的表現十分明顯。 此外,海關總署編制的中國-非洲貿易指數顯示,該指數從2000年的基期值100點快速攀升,繼2023年突破1000點后2024年又達到1056.53點的新高。 為什么非洲市場增長如此迅速?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張建平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在中非合作框架下,中非實際上是系統性的合作,不僅僅是單純的進出口貿易,背后有更多大型的基礎設施建設。非洲對我國的裝備制造、零部件材料的需求猛增,也就是說,基建對外貿產生了明顯的帶動作用。 “當前,中非經貿出現爆發式增長,是20多年來雙方政府不斷深化中非經貿合作帶來的結果和表現。”張建平說。 出口多元化:“新N樣”不斷涌現 面對復雜、嚴峻的外部環境,今年前10個月進出口為何能夠實現逆勢增長?出口多元化布局背后,產品才是核心支撐。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詳細梳理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發現,我國外貿增長的新動能,早已經不局限于傳統的“新三樣”產品(電動汽車、鋰離子電池、光伏產品),出現了更多“新三樣”“新四樣”“新N樣”…… 以高端裝備制造為代表的工業機器人和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我國外貿重要增長極。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我國出口工業機器人增長54.9%;出口新能源汽車數量同比增長89.4%;船舶出口額同比增長22.4%。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我國工業機器人出口在2023年迎來爆發式增長。2025年以來,盡管工業機器人出口增速有所放緩,但出口金額提升明顯,并保持穩定增長態勢。 比如,2023年,盡管多個月份工業機器人出口呈現300%以上的增長速度,但出口額僅維持在2000萬美元附近的水平。僅不到兩年,2025年5月,我國工業機器人出口額同比增長142.9%,但出口金額已經達到5558.1萬美元。 與此同時,以服裝、鞋帽、塑料制品為代表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增速則整體走弱。前三季度,我國服裝及衣著附件出口金額同比下降1.6%;鞋靴出口金額同比下降8.1%;出口帽類產品金額同比下降0.6%。 “如果談外貿新動能,絕對不止‘新三樣’,‘新八樣’或者‘新十樣’,都有可能。”張建平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我國出口產品的門類太多了,太陽能、風能裝備、特高壓輸變電裝備、機器人、新能源汽車、鋰電池等,海外需求都十分旺盛。其背后是國家多年來推動創新驅動發展,鼓勵各地培育新業態、新模式和新動能,帶動了我國出口競爭力的大幅提升和產品結構的轉型升級。 海關總署公布的最新數據則指出,從產品結構來看,機電產品占出口比重超六成,集成電路和汽車出口增長明顯。數據顯示,前10個月,我國出口機電產品13.43萬億元,增長8.7%,占我國出口總值的60.7%。其中,集成電路出口額1.16萬億元,增長24.7%;汽車出口額7983.9億元,增長14.3%。
出口 數據(ju)

歡(huan)迎(ying)關注每日經(jing)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